原创 杭州 环杭 口水 摇号 专题 研究院
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住在杭州网 > 杭州楼市 > 城市新闻  

杭州教育民生实事提交漂亮“成绩单” 竣工94所中小学、幼儿园,新增学位约7.5万个,新增老年大学(学堂)16所

2022-12-13 11:23 来源: 杭州日报 / 记者: / 编辑: 陈宇洁

导语

杭州教育未来将以共建共享优质教育资源为核心。

  孩子马上到了入学的年纪,希望在家门口就能上好学。家里的老人赋闲在家,想培养一项兴趣爱好,丰富晚年生活……对一个个家庭来说,孩子的快乐成长和老人的老有所乐,正成为影响其幸福感、获得感的“关键小事”。

  “中国式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共同富裕”这一词多次被提及。当下的杭州正高水平推进共同富裕示范区城市范例建设,老百姓的“关键小事”,一直都是杭州市委市政府的“头等大事”。

  想人民之所想,急人民之所急。今年杭州市政府十件“民生实事”项目中,将新建中小学、幼儿园,新建老年大学(学堂)均列入其中。在市委市政府统一领导部署下,在各部门和各区、县(市)高效协同、扎实推进下,杭州高标准、高质量全面完成教育民生实事项目,向党和人民提交了一份漂亮的成绩单。

  ★数字——

  2022年杭州市教育局牵头实施的市政府民生实事项目为:新建中小学幼儿园70所,新增学位6万个;新增老年大学(学堂)15所。

  截至目前,全市共有94所中小学、幼儿园建设项目竣工达到核验标准,完成率134%;新增学位7.5万个,完成率125%;新增老年大学(学堂)16所,完成率106.7%。均已提前超额完成全年目标任务。

  A

  加快高中新建扩建

  教育布局规划凸显“教育共富”

  位于钱塘区核心区域的新湾,杭四中教育集团新成员——杭四中江东学校今年9月正式投入使用。

  走进校园,你能感受到迎面而来的人文气息,学校的阅览区布满整个校园。尤其是图书馆,配置了个性的沙发、欧式的桌椅、温润的灯光,让学生随时可以进入沉浸式的阅读。“这里不仅有思想,还有故事、诗歌和远方。”在学校副校长娄雨奇看来,杭四中江东学校将是一所真正的“e”学校,通过升级学校大脑,将为每个同学构建一棵知识树,助力其个性化的学习和发展。

  今年是杭城连续第三年把中小学、幼儿园建设纳入“民生实事”。相比前两年,今年高中学校建设的数量有所增加,除了杭四中江东学校,还有像中策职业学校钱塘学校、交通职高笕桥校区等在今年投入使用。

  “前些年,小学、初中学龄人口逐年大幅增长,这波生源高峰现已传导到高中。”市教育局相关负责人给出一组数据,2019年主城区的初中毕业生为2.7万人,今年已上涨到3.4万人,新建更多高中迫在眉睫。

  美好教育,规划先行。对于高中学校的建设布局,杭州已看到了10多年后。今年1月,杭州市政府正式批复了《杭州市区高中学校布局规划(2021—2035)》,到2035年,杭州市区将新增84所高中。对于近3年的高中学校建设,杭州市出台了更为细化的《杭州市高中学校基本建设攻坚行动方案》,到2025年底,全市共安排新建(改扩建)高中学校项目37个,总投资约217.5亿元。

  未来三年,不少高中学校建设项目,都是老百姓翘首期盼的。比如,杭十四中青山湖学校明年秋季将投入使用,杭二中富春学校、杭高临平新城学校已经开工,计划明年底竣工,后年投入使用。学军中学桐庐学校即将开工建设,也计划在2024年投入使用,这是第一所市县合作共建的高中学校。一位家长兴奋地说:“等我家孩子中考了,优质高中的选择更多了。”

  细心的家长会发现,这些年杭州市新建设的高中,如前些年的学军中学海创园学校、杭二中钱江学校等,以及未来三年新规划的高中,都有一个明显特征:把市属优质普通高中覆盖到萧山、余杭、临平、富阳、临安五区建分校。“我们希望通过市、区合作共建优质高中新机制,确保每个‘星城’都有名校资源覆盖。同时,市教育局还积极推进市属优质高中与桐庐、淳安、建德三县(市)高中组建紧密教育集团并深化合作。”市教育局相关负责人说, 通过区域间的教育资源优质均衡,将更好助力杭州争当浙江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城市范例。

  B

  高标准建设、高起点办学、高效率管理 名校集团化带动全市教育优质均衡

  “哇,家门口的新学校真是太漂亮了。校园开放日我特地参观了下,学校每层楼的公共区块都被打造成了教育教学博物馆,富有现代感的教室、‘高大上’的室内体育馆,想到孩子未来在这样的环境中读书,作为家长很知足了。”家住滨江区春波南苑的李先生很期待孩子明年能就近入读杭州市江晖小学。

  学校,是城市人文景观的一个缩影。美丽的校园,让人念念不忘。“凡是建新校,就要建成精品工程”,这是杭州坚持的一条原则。近年来,杭州市有多所新建校斩获“钱江杯”“西湖杯”优质工程。如何保证学校建设质量?杭州已有了不少有效举措。

  像滨江区专门出台《杭州市滨江区校园建设标准(试行)》,制定了方案设计、装修设计、景观绿化设计等相关标准,为建设高质量学校提供了技术支撑。拱墅区提出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拱墅区学校(幼儿园)建设标准的实施意见》,让高品质建设学校有标准可依。

  学校不只是一座普通的建筑,校园的设计需要与学校的文化和育人功能相契合,才能让美好教育更好地发生。像西湖区及早明确办学主体,学校成立专项工作组,提前介入方案设计,充分融入学校特色和办学理念。上城区建立了“学校建筑智库”,借力教育、建筑、信息化、人文历史等相关领域的专家,及早介入新项目前期规划设计。

  一座座精美的校园在短时间内拔地而起,要真正成为家长心目中的好学校,除了硬件的高标准,还得有教育教学的高质量。名校集团化就成了杭州加快孵化新名校的一个有力抓手。

  像今年上城区新投入使用的学校中,出现了天长小学、胜利实验、采实教育集团的身影。拱墅区新创办的幼儿园中,都是由贾家弄幼儿园、桃源幼儿园等这样的名园领办。西湖区的新学校中,也均是由学军小学、紫金港中学这样的名校来进行集团化办学等。这些名校无不是杭城响当当的教育品牌。

  “教育圈有个共识,一所好学校一定要有一套好标准,通俗理解就是一套科学、成熟的管理体系,它可以直接嫁接到新学校上,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从而催生出一批新名校。”市教育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杭州教育未来将以共建共享优质教育资源为核心,充分发挥名校集团的辐射、示范和带动作用,深化城乡学校互助共同体建设和跨区域跨层级集团化办学,推动杭州教育融合发展,为建设杭州“美好教育”发挥更大作用。

  C

  16所老年大学均选址于老年人聚集区 让老年人在家门口就能“老有所学”

  “垂手立正,向左开步,两手平提……”在今年新创办的钱塘区河庄老年学堂一间教室里,太极课教学正在火热进行中:老师在前面一招一式地讲解,老年学员们在后面反复练习。“自从上了太极课,我的颈椎舒服多了,之前手抬不起来,现在360度旋转自由。”邵阿姨开心地说。

  杭州是全国较早进入老龄化社会的城市,截至2021年底,全市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193.23万,占总人口数的23.15%。“老年人的生活需求是多方面的,除了丰衣足食,更需要精神上的满足。学习正是消解老年人无聊和孤独的有效形式。”市教育局相关负责人说。

  民之所盼,政之所向。早在2011年,杭州出台《关于推进学习型城市建设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提出,要办好老年教育,创建具有特色的老年课程。2020年,浙江省政府将建设老年大学(学堂)纳入当年民生实事,杭州市高水平完成了领办的14所老年大学(学堂)。2021年市教育局牵头研究制定了《关于加快发展老年教育的实施意见》,于今年1月由市政府办公厅印发。今年,老年大学(学堂)又被列为市政府民生实事项目,16所老年大学(学堂)已于9月底全部完成建设。

  16所老年大学(学堂),这不只是个数字指标,如何选址很有讲究。今年各区、县(市)充分挖掘社区、养老、文化礼堂等资源,进行场地改造、环境优化,在选址上也更贴近老年人聚集的场所,方便“30分钟市民学习圈”打造。

  比如,运河老年学校就设在临平区运河街道,其辐射范围内60周岁及以上老年人约4.55万人。“学校新开办后,就设置了太极拳、老年舞蹈、母婴护理、老年识字、老年旗袍等5个长学制班,增设了160多个学位。”运河老年学校负责人说。

  “今年新投入使用的老年大学(学堂),都有统一LOGO,方便老年人查找。还制定了详细规章制度,建设学员数据库以方便管理。”市教育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这些分布在城市和乡村的新老年大学(学堂),就像一颗颗璀璨的星,点亮了杭州老年教育版图,成为杭州“奋进新时代、建设新天堂”行动路上的经典实践范例。

  D

  “线下+线上”融合让学位呈几何倍数增长 学共体建设让更多社区真正“活起来”

  今年以来,不少老年大学(学堂)在建设以及开课过程中,因新冠疫情的影响不得不按下暂停键。但停课不停学,各地也纷纷尝试用线上方式开展教学。

  比如,拱墅区社区学院就在微信公众号“享学拱墅”上开通了“享学云直播”,邀请民间达人在线上给市民上课,内容涵盖运动、生活、手作、心理等方面。直播可以在线互动,让市民听课更有参与感。

  上城区社区学院通过数字化学习平台新增“老年手机课”“乐龄学堂”“祖辈课堂”三个老年专项学习场景,新增老年线上培训课程420个,课程数量累计达1200余个。今年截至目前,老年人学习点击量超8万余人次。

  线下线上融合教学,已渐渐深入到老年教育中,今年新建的16所老年大学(学堂),大都采用线上+线下融合教学方式,其中还有单位将学习数据接入杭州“城市大脑”。实际上,早在2015年,杭州市就创建市民数字化学习服务平台,目前已完成“一个门户、一个APP、一个中心”建设。“线上教育是线下教育的延伸,它的普及使更多老年人不受地域、时间限制,只要有手机、能上网,随时随地都可以学习。这也使得老年教育学位数量呈几何倍数增加,实现了优质社教资源的最大化利用。”市教育局相关负责人说。

  另一方面,杭州不遗余力地推动社区学习型共同体(下文简称“学共体”)建设,并培育社区共学养老基地。临平区临平街道有一位87岁的宓奶奶,她是“星火社区书画摄影学习共同体”的创建者之一。这个学共体已经坚持了14年。“我们的学员中不少人是零基础,大家就跟有基础的学员学,积极性很高。现在这个学共体的影响越来越大,外围学员已发展到几百人。”宓奶奶说,接下来大家还计划把这个学共体打造成文化养老基地。

  目前,全市有8000多个社区学习共同体,已建立社区共学养老基地18个。每个月全市有18万人在社区学共体中学习达17小时。学共体的一大特点是,它不需要政府自上而下地去输送课程,学员本身就是最大的教育资源,他们通过某项共同的爱好聚在一起,实现相互间的资源互通。同时,通过核心学员“传帮带”,还可以裂变出更多新的学共体,从而让更多老年人实现学习的愿望,让社区真正“活起来”,从而带动了社区共学养老基地的创建。

  以“线上+线下”老年大学(学堂)为主体、以社区学共体为补充的杭州老年教育新模式,不仅充实了老年人的生活,还有效助力了“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的学习型城市建设,成为和谐型社会建设的重要基础。


版权和免责声明

凡注有"住在杭州网"或电头为"浙江在线·住在杭州网"的稿件,均为住在杭州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住在杭州网",并保留"浙江在线·住在杭州网消息"的电头。

  

本网未注明"来源:住在杭州网"的图文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联系电话:0571-853997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