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杭州 环杭 口水 摇号 专题 研究院
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住在杭州网 > 杭州楼市 > 城市新闻  

涉及住房、交通、养老、教育……杭州亮出这份“年终答卷”:年度目标,全部完成!

2021-12-24 21:00 来源: 杭州发布 / 记者: / 编辑: 陈宇洁

导语

杭州市政府新闻办召开2021年市政府民生实事项目完成情况新闻通报会。

  今天,市政府新闻办召开2021年市政府民生实事项目完成情况新闻通报会。截至目前,2021年十件民生实事共17个子项已全部完成年度目标任务。

  2021年市政府民生实事总体完成情况

  今年以来,市政府坚守为民初心,高度重视民生工作,积极回应群众所盼,着力办好群众最关心、最直接的“关键小事”,坚持和完善“党领导、群众提、政协议、人大定、政府办”为民办实事长效机制。经过全市上下共同努力,截至目前,2021年十件民生实事共17个子项已全部完成年度目标任务,得到了社会各界广泛认可。17个子项目具体完成情况如下:

  1.由市市场监管局牵头的“建成农村家宴阳光厨房110家、中小学和等级幼儿园食堂智能‘阳光厨房’1500家”项目,已建成农村家宴阳光厨房129家、中小学和等级幼儿园食堂智能“阳光厨房”1778家。

  2.由市建委牵头的“完成老旧小区综合改造提升200个”项目,已完成老旧小区综合改造提升211个。

  3.由市城管局牵头的“实施老旧高层住宅小区二次供水设施改造100个”项目,已实施老旧高层住宅小区二次供水设施改造120个。

  4.由市住保房管局牵头的“推进既有住宅电梯加装1000台,建设‘美好家园’住宅示范小区100个”项目,已推进既有住宅电梯加装1405台,已建设“美好家园”住宅示范小区148个。

  5.由市建委牵头的“完成回迁安置11000户”项目,已完成回迁安置12203户。

  6.由市住保房管局牵头的“分配公共租赁住房实物配租房源5000套、货币补贴保障家庭3万户,新开工保障性住房100万平方米”项目,已分配公共租赁住房实物配租房源6006套、货币补贴保障家庭54310户,已新开工保障性住房111.63万平方米。

  7.由市园文局牵头的“新建和提升改造城市小公园50个,保护修缮农村乡土建筑70处”项目,已新建和提升改造城市小公园53个,已保护修缮农村乡土建筑70处。

  8.由市建委牵头的“新建和提升改造健身绿道550公里”项目,已新建和提升改造健身绿道821公里。

  9.由市交通运输局牵头的“优化地铁接驳公交线路20条,开通定制公交专线20条”项目,已优化地铁接驳公交线路21条,已开通定制公交专线22条。

  10.由市城管局牵头的“新增地铁出入口非机动车停放点100处、非机动车停车位10000个”项目,已新增地铁出入口非机动车停放点103处、非机动车停车位14124个。

  11.由市建委牵头的“新增停车泊位5.5万个,其中公共停车泊位4500个”项目,已新增停车泊位70486个,其中公共停车泊位6531个。

  12.由市发改委牵头的“实施‘断头路’打通工程,开工36条97.8公里,打通24条26.4公里”项目,已开工36条97.8公里,已打通24条26.4公里。

  13.由市教育局牵头的“新建成中小学、幼儿园70所,新增学位6万个”项目,已新建成中小学、幼儿园75所,新增学位7.2万个。

  14.由市卫健委牵头的“新增婴幼儿照护服务社区成长驿站100家,婴幼儿照护服务托位1200个,组织婴幼儿家长养育技能提升专业课堂500场”项目,已新增婴幼儿照护服务社区成长驿站163家,婴幼儿照护服务托位2398个,已组织婴幼儿家长养育技能提升专业课堂592场。

  15.由市民政局牵头的“新增养老机构床位1500张,实施困难老年人家庭适老化改造3000户”项目,已新增养老机构床位2475张,已实施困难老年人家庭适老化改造4201户。

  16.由市残联牵头的“规范提升星级‘残疾人之家’66家、残疾儿童康复机构20家,创建省级无障碍社区14个”项目,已规范提升星级“残疾人之家”94家、残疾儿童康复机构30家,已创建省级无障碍社区25个。

  17.由市城管局牵头的“完成城市道路75条、城市公厕50座、人行天桥35座、人行地道25座的无障碍环境提升”项目,已完成城市道路97条、城市公厕63座、人行天桥47座、人行地道36座的无障碍环境提升。

  主要做法和成效

  精心组织、注重有序实施

  各地各部门紧盯目标、认真谋划、强化保障,以高度的政治自觉和责任担当推进民生实事项目实施。如市建委依托“回迁提速”工作专班机制,紧盯重点难点综合施策,定期召开“回迁提速”工作例会,每月通报进展,并会同有关部门成立专项督查组,推进回迁提速早见实效。市教育局结合部分行政区划优化调整和各地2021年学位需求情况,重点将供需矛盾突出区域的中小学、幼儿园建设列入实施项目清单,大力推进学校尽快建成投用,缓解入学入园压力。市交通运输局通过搭建综合性接驳体系、打造系统化接驳,建立协同化服务机制、推进高效化换乘,定制差异化运营模式、实现个性化出行等创新模式提升服务。市发改委会同有关部门强化市级统筹,细化责任目标,落实要素保障,及时协调解决征迁、审批、涉铁涉水等项目推进难点堵点问题,通过“断头路”打通工程大幅提升了城区的路网通达程度和交通出行效率,改善了农村交通出行环境。

  完善标准、注重顶层设计

  各地各部门提高站位、提高标准,对民生实事项目进行整体设计、科学规划、统一标准,系统推进民生实事项目实施。如市卫健委注重标准体系建设,创设社区婴幼儿成长驿站服务载体,制订全市统一的建设标准和服务规范,印发婴幼儿科学养育照护教学大纲,开发系列标准化课程,加强婴幼儿养育指导。市园文局高质量实施城市小公园建设提升和乡土建筑修缮项目,持续开展《杭州市公园体系建设规划》等规划和导则的编制,进一步强化绿地建设规划设计的顶层引领。市残联着力规范提升残疾儿童康复机构,实施机构标识、管理制度、康复档案、公示内容、家长学校等五个统一,推进机构公约、专家智库、发展联盟、家长学堂、质效评审五项举措,将规范化提升覆盖全市残疾儿童定点康复机构。

  民呼我为、注重解民所需

  各地各部门紧紧围绕“民有所呼、我有所应,民有所求、我有所为”要求,充分听取群众意见建议,进一步优化民生实事项目实施。如市城管局邀请残障人士共同参与无障碍项目的设计审查、项目实施、评估验收,及时充分听取服务对象意见建议。市住保房管局将建设“美好家园”住宅示范小区与“美丽杭州”小区环境秩序整治等工作相结合,充分发挥业主主体作用,做到整改提升项目由业主提议、整改过程受业主监督、整改成效让业主评判。市园文局联合媒体向市民征集关于城市小公园建设提升和历史建筑修缮的意见建议,走入社区开展“美丽小公园,幸福大杭州”民意圆桌会,直接倾听市民的意见。

  以“智”提“质”、注重数字赋能

  各地各部门深刻理解和把握数字化改革精神,依托民生实事项目载体,在改革业绩上争进位、在数字素养上抓提升。如市民政局探索推行养老机构床位“一人一床一码”,并将无感数字化融入适老化改造,结合实际安装烟雾报警器、紧急呼叫器等智能监测设备,实现重点老年人24小时智能监测。市市场监管局通过互联网视频方式展示农村家宴中心后厨粗加工、清洗、切配等关键场所,并接入杭州城市大脑,实现网上智能抓拍、预警。市卫健委将婴幼儿健康管理、机构照护服务等多源数据进行整合,建立杭州市婴育数字化社会治理平台,对托育机构的收托情况、质量评估、人员培训等进行动态和综合监管,提升监管精准化、智能化水平和预警防控能力。

  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市政府将继续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关于民生工作决策部署,深化落实民生实事项目人大代表票决制有关要求,谋划新举措、作出新成效、实现新突破,把民生实事成果不断转化为高水平打造“数智杭州·宜居天堂”、争当共同富裕城市范例的具体实践。

  答记者问

  新闻发布会现场,相关单位负责人就有关内容回答了记者的提问。

  Q:

  我们知道民生实事和市民的生活息息相关,备受社会各界的关注,为确保2021年民生实事的完成,市政府采取了哪些措施保证民生实事项目高质量推进?

  A:

  杭州市人民政府副秘书长 姚吉锋:

  民生实事工作是关乎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的头等大事,高质量完成民生实事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市人大十三届六次会议票决的十件民生实事,市政府第一时间进行部署、进行分解,并明确各项目完成时间。

  一年来,市政府民生实事工作推进领导小组办公室通过实地督查、“红黄黑榜”季度通报、修改完善考核细则举措,充分发挥好牵头抓总和督促考核作用,营造比学赶超、争先进位的浓厚氛围。市政府主要领导在今年的6月和11月分两次分别赴上城、拱墅、西湖等地实地查看调研。市政府分管副市长分别在8月、11月专题组织召开民生实事项目推进会,明举措、强担当、促落实,扎实推进民生实事项目建设。市级各牵头部门紧紧围绕工作目标,强化项目推进的顶层设计,倒排时间进度,加大工作力度,协调解决重点难点问题。各区、县(市)发挥好项目实施主体作用,加强组织领导和统筹协调,强化问题导向补短板、有的放矢出实招。正是在市政府领导高度重视,特别是主要领导的高度重视和亲自部署推动下,在各地各部门精心组织和通力合作下,在全市上下的共同努力下,今年十件实事共17个子项目提前一个月全部高质量完成。

  当前,全市上下正在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的精神,全力推进“办好一个会,提升一座城”,积极争当浙江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城市范例。我们要紧紧围绕“民有所呼,我有所应,民有所求,我有所为”的要求,在广泛征集意见的基础上,高质量谋划好、实施好2022年的民生实事项目,奋力推进新时代为民办实事新实践,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市人民。


  Q:

  婴幼儿照护服务已经是第二年被纳入杭州市民生实事项目,2021年又增加了成长驿站建设子项目,请介绍一下成长驿站的功能定位以及今后的打算。

  A:

  市卫健委:

  婴幼儿成长驿站是我们构建以家庭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的婴幼儿照护服务体系的重要一环,通过婴幼儿成长驿站这一载体,一方面,拓展社区公共服务的功能,改善婴幼儿养育照护的社区支持环境,营造生育友好儿童友好的氛围;另一方面,把科学育儿的知识和技能送到老百姓身边,让更多的家庭接受更好的养育技术和知识。

  婴幼儿成长驿站的服务内容包括:每周至少开放场地提供亲子互动及陪伴活动5天以上,定期举办科学养育照护公益课堂,开展养育照护小组活动,提供科学、专业、系统的服务指导;签约医生开展健康宣教、义诊,定期提供个性化儿童健康管理;服务场地设施如符合建筑设计规范,可提供临时托管服务。

  在建设婴幼儿成长驿站过程中我们坚持了三个原则:一是因地制宜。充分利用社区(村)的公共服务资源,综合考虑场所面积、人流量以及人员逗留的具体情况,建设不同水平的、不同层次的、各具特色的婴幼儿成长驿站。二是属地管理原则。由属地进行规划统筹、投入保障以及运维管理,坚持公益性服务为主体,支持开展有益于婴幼儿身心发展和提升家长养育照护服务技能的各类活动,最大限度发挥婴幼儿成长驿站的作用。三是社会参与原则。鼓励社会组织和企业参与其中,让成长驿站的服务项目更多元,服务内容更丰富。

  这批婴幼儿成长驿站的投入使用,很受年轻的宝爸宝妈们欢迎,有些隔代养育的爷爷奶奶们也是从中受益。我们与规划资源部门进行了对接协商,将把婴幼儿成长驿站列入杭州市居住区基本配套规划。下一步,要推动更多的社区建设婴幼儿成长驿站:力争到2022年底,每千名3岁以下婴幼儿拥有1家成长驿站,50%以上街道和乡镇拥有1家示范型的婴幼儿成长驿站;力争2025年底,每千名3岁以下婴幼儿拥有2家成长驿站,每个街道和乡镇至少有1家示范型的婴幼儿成长驿站。


  Q:

  养老服务是社会关注的焦点,今年由市民政局牵头的市政府民生实事项目中有开展困难老年人家庭适老化改造,我觉得这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我想问下民政局,如何根据老年人实际需求进行有效的适老化改造,改造的效果如何?

  A:

  市民政局:

  居家养老是当前老年人主要选择的养老方式,约有96%以上老年人在家养老,随着年龄的增长,身体机能逐渐退化,老年人对于家庭住宅安全性、舒适性、便利性的要求更高,而普通家庭在住宅设计建造时,很少会考虑到适老化,特别是经济困难老年人家庭,大多房屋建设年代早、房屋老旧,给居家老年人人身安全带来了严重隐患。基于此,我们自2019年启动了困难老年人家庭适老化改造工作,今年是我市开展适老化改造的第三年,已累计完成改造6381户。

  改造过程中,我们做到“三个聚焦”:

  一是聚焦服务规范。围绕老年人安全、健康等功能性需求导向,明确了如厕洗澡安全、室内行走便利、居家环境改善、智能监测跟进、辅具配备到位等五大类改造内容,涵盖8项基础改造服务包、12项拓展改造服务包,并制定统一的改造申请审批表和需求评估表,确保标准、程序规范化操作。

  二是聚焦个性需求。坚持“一户一策”个性化改造,结合老年人身体状况和住宅实际,由专业评估团队上门为老年人开展一对一的身体能力评估和需求评估,制订改造方案。从目前改造情况来看,主要给老年人家庭进行了卫生间改造,包括地面防滑处理、蹲坑改坐便器、安装安全扶手等,同时根据老人的实际需求安装感应夜灯、燃气监测报警器等智能化设备、对老旧线路、水管等进行了重点改造,针对性降低不同类型老年人家庭的居家安全风险。

  三是聚焦改造绩效。各地提高适老化改造标准,最低8000元/户,最高12000元/户,平均改造标准达10000元/户,改造过程中,我们严格按照政府采购相关规定确定适老化改造服务机构及第三方项目验收单位,并制作适老化改造二维码,“扫一扫”就能查看改造情况,实现全过程、全流程闭环监管。

  下一步,我们将按照“愿改尽改”原则,常态化推进困难老年人家庭适老化改造,同时继续加大适老化宣传普及力度,引导和鼓励普通老年人家庭进行必要的适老化改造,让更多老年人享受到民生“红利”。


  Q:

  明年全市老旧小区改造还有哪些重点和目标?

  A:

  市建委:

  2021年,由市建委牵头的老旧小区改造工作,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通过各区、县(市)政府的共同努力,完成了211个老旧小区的改造,圆满完成民生实事任务,惠及近7万户居民,居民满意率超过96%。2022年,我们将进一步深化“杭州旧改”模式,围绕“民生、民意、民需”,重点做好“规范、提质、创新”三篇文章,继续“有力、有序、有效”推进老旧小区改造工作,2022年计划完成改造200个老旧小区。重点做好以下三个方面工作:

  一是做好“规范”文章。我们在工作中发现部分改造项目存在“居民意见征求不够充分、方案公示不够到位、施工管理不够规范”等问题。明年,我们将全面贯彻工程审批和现场管理相关要求,严格落实建设单位的主体责任和行业部门的监管责任,细化项目监管要点,重点抓好工程安全、质量、进度,加强文明施工的管理,努力做到施工少扰民,确保打造百姓“家门口”的满意工程。

  二是做好“提质”文章。当前老旧小区改造工作主要基于小区实际和居民需求,面上缺乏规划引领。最近,我们已经结合“十四五”规划,指导各地编制《老旧小区改造专项规划》,明确小区改造模式、功能定位、指标管控、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等具体要求,作为今后实施改造的重要依据。我们将鼓励采取连片改造模式,统筹利用好存量资源,不断丰富养老托幼、卫生文体等服务设施供给,力尽所能增加停车位,协同做好加装电梯工作。

  三是做好“创新”文章。今年,我市已有17个老旧小区改造项目,申报了未来社区创建项目。明年,我们将继续以居民美好生活为目标,以未来社区理念结合小区自身实际和居民需求,通过高标准高质量规划设计,因地制宜打造老旧小区改造类的未来社区,努力让老旧小区里的居民实现住有宜居,在老小区里享受新生活。


  Q:

  学校食堂的食品安全问题,是全社会特别是家长们比较关注的问题,请问今年的学校智能阳光厨房实事项目有什么亮点和特色?

  A:

  市市场监管局:

  学校食品安全工作一直是我们市场监管部门的监管重点。从2016年开始,杭州市就开始推行学校食堂“阳光厨房”,今年市政府又将学校智能阳光厨房建设列入了为民办实事项目,明确要求在全市中小学校和等级幼儿园建成1500家智能“阳光厨房”。

  智能阳光厨房,就是在“阳光厨房”基础上,安装智能抓拍和预警,包括冰箱温控、餐饮具消毒、紫外线消毒等设备。截至目前,全市已建成中小学和等级幼儿园食堂智能阳光厨房1778家,完成率达118.5%。

  在整个项目推进中,我们以数字化改革为抓手,给阳光厨房插上了智慧化监管的翅膀。特色有三个方面:一是主体责任得到了进一步落实。我们将物联传感元件植入食堂厨房的温湿度监测器、空气消毒器、消毒柜电源插座等各类设备,实现运行时间预设、远程查看、自动控制等功能,一旦设施出现运行异常就会反复发出警报,直至单位人员整改到位为止。二是食品安全监管得到了进一步强化。我们以杭州城市大脑“食安慧眼”为基础,加入智能物联手段,促进了食品安全监管的强化。中小学和等级幼儿园智能阳光厨房已全部接入浙江省食品安全协同监管系统,实现视频自动识别分析,员工不按规定戴帽、不穿工作装、不戴口罩等违规行为都可以自动抓拍,并同步向监管部门和学校发出异常警报,及时发现问题、及早处理问题。三是食堂管理水平得到了进一步提升。学校食堂管理人员可以通过智慧监管平台查看食堂各操作间工作情况,可以对餐具清洁消毒、紫外灯消毒、冰箱温度等进行智慧检查,比如可以精确监测餐具是在100摄氏度高温下进行消毒,从而使食堂管理起来更加智慧和便捷。


版权和免责声明

凡注有"住在杭州网"或电头为"浙江在线·住在杭州网"的稿件,均为住在杭州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住在杭州网",并保留"浙江在线·住在杭州网消息"的电头。

  

本网未注明"来源:住在杭州网"的图文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联系电话:0571-853997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