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山为伴 绿水相依 萧山这个网红村要争创国家4A级景区
导语
产业多元带动 村民共创同享
盛夏的进化镇欢潭村,青山为伴,绿水相依,草木苍翠,白墙黑瓦的村舍点缀其间,古韵之风扑面而来。
这个传承“义学、义仓、义诊、义渡、义葬”的“五义之乡”,在以农耕为主要经济模式的时代里,各种义举不断涌现。如今的欢潭,不仅环境焕然一新,村级集体经济也在不断发展壮大,办餐饮、开民宿、搞旅游,风生水起,实现了强村富民。今年上半年,村集体收入就达到290多万元。欢潭,正用它优越的自然环境和深厚的人文底蕴,描绘一幅“物质+精神”同富裕的美丽画卷。
外输内承 古村重获“新生”
欢潭村的转折点,要从“美丽乡村”建设说起。这个拥有萧山最完整的明清古建筑群和千年历史文化底蕴的村落,2015年被列入我区首批“美丽乡村”建设创建项目。在区镇两级全力予以资金和力量的保障下,欢潭引入中国美院的设计团队,开始美丽乡村景区创建集中攻坚行动。修复古建筑、恢复古水系、村域环境整治,新建游客服务中心、生态停车场、旅游导视牌等,欢潭依托历史文化和山水特色,将村庄打造成为一个“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宋韵文化名村。
布好“生态盘”,下好“经济棋”。借此东风,欢潭积极探索“古镇+旅游”“古镇+文创”等新发展业态,全面推行休闲观光路线。一条近千米长的老街,两侧商铺林立,导入特色餐饮、传统手工艺制作等业态,“古商道”焕发新活力;务本堂、二桥书屋、小洋楼,这些省级文保单位,经过修缮后,引入文创产业,打造成为欢潭村史馆、乡村书画馆、岳飞纪念馆等,实现了古典和现代艺术的碰撞。
“没想到萧山南片还有这样一处优美的村庄,像个小江南。”2019年10月,破茧而出的欢潭古村精彩亮相,迎来游客8万人次,赞叹声不绝于耳,瞬间打出了品牌,打响了名气。截至目前,欢潭累计接待旅客达30余万次,并成功创建国家AAA级景区,成为远近闻名的“网红村”。
优美的生态环境和健全的旅游配套设施,在吸引源源不断客流的同时,也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效益。“如今村庄运维成本已实现自我消化,通过村级集体直营、承包、租赁、外租、参股等形式,村集体经济不断壮大。”欢潭村党委书记梅李栋说。
产业多元带动 村民共创同享
村口的户外拓展训练基地,巷子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麻糍制作体验,贤义书屋研学基地……如今的欢潭,不断加大招商引资和产业融村力度,与区国资总公司、浙旅蝶来酒店集团等合作,导入多元综合商业业态。
随着第三产业的蓬勃发展,越来越多的村民转变传统思维,吃上了“旅游饭”,赚上了“旅游钱”,不少青年回乡创业。一到周末,村里二桥饭店的老板徐国栋就忙得不可开交。“2019年欢潭开园时,游客就非常多,当时村里服务业态少,这对我而言是一个商机。”在外做厨师数年的徐国栋,发现家乡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立马决定和妻子回乡创业。“现在饭店生意很好,不少游客都是打电话预定位置,节假日都忙不过来。”而村民傅楼霞经营的酒吧、咖啡屋、民宿正在加快装修中,计划在今年下半年投入运营。“现在的欢潭经过打造后,各种基础设施都比较完善,回乡创业成为我最好的选择。”今年年初,当傅楼霞提出创业思路,村里大力支持,立即安排了位置优越的场地。
梅李栋告诉记者,近两年,来欢潭的旅客越来越多,催生了欢潭及周边村民发家致富的新希望。如今,全村有10余家农家乐,一到节假日客人爆满,经营收入较往年普遍翻番,还有村民摆摊设点售卖农产品、文创产品,经营渠道也得到有效拓展。眼下,欢潭还在对接多个团队,对一些传统手工艺行业、特色产业资源、文化资源和生态资源进行挖掘包装,积极引入乡村休闲和文化体验类旅游产品,让游客引得进更留得下。
口袋“富”起来了,村民的生活幸福感获得感多了,村庄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也更强了,村民纷纷投入乡村治理中,组建“五义”家园社会组织,积极培育“五义”服务队;老年食堂内,100多位志愿者组建的为老服务队,为70多位85岁以上老人提供送餐、打饭等服务;二桥书院打造悦读益站、文化课堂,供孩童读书。全村60周岁老年人也基本实现了养老保险全覆盖,晚年生活得到极大的保障,“五义之乡”焕发新的活力。
站在新起点上,欢潭村开启了新征程。“接下来,我们还将争创国家AAAA级景区,把旅游业做精、做强,还要推进文旅深度融合,探索乡村治理新模式,多维度提升乡村品质,让村民享受乡村振兴带来的美好生活。”梅李栋说。
凡注有"住在杭州网"或电头为"浙江在线·住在杭州网"的稿件,均为住在杭州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住在杭州网",并保留"浙江在线·住在杭州网消息"的电头。
本网未注明"来源:住在杭州网"的图文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联系电话:0571-853997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