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杭州 环杭 口水 摇号 专题 研究院
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住在杭州网 > 杭州楼市 > 城市新闻  

卖掉杭州的房子,丢下千万的生意,只为圆心中的一个梦

2021-04-08 12:29 来源: 浙江日报 / 记者: 金汉青 共享联盟嵊州站 胡吉 通讯员 张峰 / 编辑: 吴洵非

导语

“我这辈子,和树有不解之缘”

  尽管已经是4月,但雾蒙蒙的嵊州市覆卮山山顶,温度却不到5摄氏度。 “我们抓紧走吧,今天能种几棵是几棵。”俞武明忙着张罗工人一起进山种树。因为他深知,春天里,覆卮山的天气可不像谢灵运笔下“登此山饮酒赋诗,饮罢覆卮”那般闲情逸趣,它犹如3岁小孩的脸,说变就变。

  山路的每一个转弯,山间的每一片树林他都熟悉。毕竟,俞武明已经在这里忙碌了13年。

  俞武明今年60岁,是嵊州市下王镇泉岗村远近闻名的一名“垦荒者”。在过去的13年里,他以满腔热情种下千亩树林,把曾经荒草丛生的覆卮山打造成了绿色山、生态山、致富山。

  卖掉房子上山种树

  位置偏僻、交通不便、荒凉凄清……地处嵊州、上虞、余姚三地交界处的覆卮山,曾经土壤贫瘠,加上缺乏有效的管理,导致遍地杂草,鲜有树木。

  “儿时的覆卮山,还有点郁郁葱葱,是孩童们嬉戏的乐园。”俞武明是泉岗村人,他说,没有绿色、没有生机的覆卮山,让他非常遗憾,可惜自己一直在杭州做生意,即使心有所想也力不能及。

  直到2008年,俞武明下定决心回家乡干一番事业,为覆卮山复绿而努力。当他说出自己要回老家植树造林的想法后,妻子并不支持,但她又拗不过一心回乡创业的丈夫。“好好在杭州赚钱的事儿不干,都快50岁了还要去荒山搞创业,能折腾出个什么哦?”

  时至今日,俞武明的妻子虽然陪着他在覆卮山居住,仍然会不停地念叨。每当俞武明满身泥点地从山里归来,她都会上前帮着擦洗,但又要数落几句,既埋怨又心疼。

  妻子常开玩笑说,自己从事了大半辈子管钱的工作,但唯独管不住老俞的钱。俞武明也常说,妻子为了支持他植树造林,把杭州的房子都卖了,自己辛苦了一辈子却没能给最爱的人在杭州留下一个家,这也成了他最大的遗憾。

  植树造林并非易事,对于“半路出家”来种树的俞武明来说,心里很没底。2008年,俞武明花60余万元钱种下第一批树苗,在他的计划中,这批桂花树和香樟树一定会将覆卮山点缀得十分秀丽。他本以为这会是个“开门红”,但意想不到的困难却接连发生了——到了冬天,这批树苗全部被冻死了。“覆卮山天气多变,昼夜温差极大,即使是北方耐寒树种,也难以存活。”俞武明说。

  俞武明并不就此认输。这个季节种植的树不行,那就换下一个季节;这批树种不行,就换下一批树种。

  俞武明又采购了一批金钱松,“这回,总该成了吧!”没想到,熬过了冬天,却还是没能逃过夏秋之交的台风季,由于苗木太高太细,竟都被呼啸而来的狂风连根拔起。

  吃一堑,长一智。俞武明开始一有空就往浙江省内各地林业专家的办公室跑,还买了树木种植方面的书籍报刊,常常白天干活,晚上看书。很快,他从一个“门外汉”,变成了“土专家”。覆卮山上的树木逐渐增加,100棵、10000棵,直至今天的1000亩,同时,树木的品种也日益丰富:樱花、枫树、茶树、香榧树……

  “我就是很喜欢植树,看着这些树苗在自己的抚育下,一天天长大,就很开心。” 站在山顶,看着眼前一片郁郁葱葱,老俞脸上的笑怎么都止不住,“我这辈子,和树有不解之缘。”

zjrb2021040700008v01b007.jpg

  俞武明在覆卮山 受访者供图

  让荒山重焕生机

  曾经的覆卮山上没有路,为了方便运送树苗上山,俞武明在覆卮山上修了一条2公里的路。为了这条山路,他付出了很多。他告诉记者,山路很容易被雨水冲刷。虽然这条路修好了,但日常还需要不断维护。

  看着往日泥泞的土路变成了崭新的道路,村民们眼前一亮。“现在上山一点儿都不费劲儿了,在这种种树倒是蛮不错的,以后就算苗木拉出去卖都方便。”不少村民跃跃欲试,也开始在山上种起了苗木。更重要的是,有了俞武明的经验之鉴,村民们选苗、种树都很顺利。

  “这些年大家山上栽种了这么多树,如果山上没有路的话,根本不可能把这么多树苗运送上去。” 泉岗村党总支书记俞世荣说,自老俞在山上种树修了路,解决了覆卮山上长久以来交通不便的问题,让大家种的苗木拉出去卖的时候方便了不少。

  随着种树的人越来越多,昔日的荒山已经充满了生机。现如今的覆卮山,目光所及之处,可见樱花、香榧、冷杉、油茶等等。

  2013年,俞武明还在山上搞起农家乐,办起度假村,这也为村民提供了不少就业机会。

  每到4月,覆卮山的山坡上,漫山遍野的高山晚樱花开似锦。到了双休日,每天都有来自上海、杭州、宁波、舟山等地的近2000名游客来到覆卮山。

  游客的到来带动了农产品的销售。覆卮山的茶叶、高山大米等农产品,成为网红产品,当地老百姓的腰包鼓了不少。“老俞干的这件事情让人感动,这种事情以前没人敢想,更没人敢干。” 看着荒山慢慢变绿,乡亲们的言谈中表露出的都是对俞武明的敬佩,大伙儿都觉得这个浑身上下透着认真劲儿的男人,挺靠谱。

  这辈子就留在这大山里了

  妻子曾帮俞武明算了一笔账,多年来的植树造林,耗资已近3000万元,如果杭州的房子没有卖,老俞在城里继续赚钱,他们的日子肯定比现在殷实得多。

  常有人问他,这么多年的辛勤付出,耗费了自己和家人的资金和精力,值不值得?每当这个时候,俞武明都会坚定地说,从自己植树造林开始,覆卮山有了生机,漫山遍野的树林郁郁葱葱。

  今年,俞武明种下的香榧林收获颇丰,虽然苗木还未长高,但收集的青果子已经超过了7000斤。“老俞种树为我们带了个好头,我们也要一起种树。”如今,有着这样想法的泉岗村村民越来越多,付诸实施者也不在少数。俞武明为他们算了一笔账,如果大家和他一起植树造林,再在林间套种其他作物或养殖牲畜,三五年后每个参与者一年的收入少说也能增加三五万元。

  如今,俞武明又有了新的想法,他计划着把覆卮山的特色产品打包通过电商推介出去。“酒香也怕巷子深,以前我们等着游客来买土特产,现在我们通过抖音、微博、淘宝卖出去。”老俞踌躇满志,覆卮山的名气已经打响,只要再添一把劲,覆卮山的特色产品就会进入寻常百姓家。

  “我是一名有着30多年党龄的老共产党员,这辈子就留在这大山里了。”老俞说,他的覆卮山“拓荒记”将一直持续下去。

版权和免责声明

凡注有"住在杭州网"或电头为"浙江在线·住在杭州网"的稿件,均为住在杭州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住在杭州网",并保留"浙江在线·住在杭州网消息"的电头。

  

本网未注明"来源:住在杭州网"的图文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联系电话:0571-853997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