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航“平安梦” 杭州萧山数字赋能社会治理驶入“快车道”
导语
让城市更聪明一些、更智慧一些,是推动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由之路。
让城市更聪明一些、更智慧一些,是推动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由之路。
2020年,我区紧紧围绕市域社会治理“六和工程”建设要求,把数字赋能社会治理作为智慧城市框架下的重要部分来谋划和推进。对照服务保障亚运标准,依托城市大脑·萧山平台,推动各领域分类应用,区级部门、镇街、村(社区)分级应用,科学赋能领导决策,积极打造“重要窗口”数字赋能社会治理示范样板。。
夯实“基本盘” 社会治理数据“上格入图”
藕湖浜社区金城花园某幢楼1单元,出租的4户,自住的12户,关联人员45人……在萧山区社会治理全量信息视图系统中,点开城厢街道立体式地图内的一栋住宅楼,与该楼关联的信息一目了然。2020年,作为试点单位的城厢街道率先完成11万余户籍人口、7万余流动人口、1万余企业信息等基础数据与统一地址的关联匹配和上图工作。
这是我区大力推进社会治理数据“入格上图”的一个缩影。在当前形势下,如何最大限度发挥亚运的智慧赋能效应,打造“全国数字治理第一城”的创新策源地?这是萧山区委十五届十次全体(扩大)会议提出的目标要求,也是推动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进阶之路。
为此,根据全市统一部署,我区开展了统一地址库建设,最终实现统一地址的“核查、采集、建库、发布、应用、救济”的数据闭环,让每个建筑物有了“身份号码”,为摸清底数、精准施策、有效推进全域治理打下基础。
去年5月,区委政法委以统一地址库建设为基础,将地址与人口、房屋、(案)事件等最基本、最重要的社会治理基础数据进行多元汇聚、标准化叠加和可视化展示,有效支撑全区精准治理、安全管控、高效服务的需求。根据建筑物不同用途,按照灰色、橙色、蓝色、深蓝四色立体分类展示。以城厢街道为例,辖区内的学校、医院等建筑物为橙色,工厂标为蓝色,商业楼宇是深蓝色,住宅则为灰色。
此举有效实现了二三维社会治理“一张图”。接下来,我区将推进村社和网格对动态信息进行维护更新,形成“线上+线下”的实时采集、更新机制,为区、镇街、社区实施精准治理、决策分析提供技术支撑。
做强“应用端” 平安村社创建提炼“萧山经验”
2020年,全区统筹推进维护平安稳定和疫情防控工作,以深化平安村(社区)创建和推进风险隐患“十大专项治理行动”为抓手,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为破解平安建设基础性难题趟出了一条新路。在萧山成功捧回全省首批一星平安金鼎的背后,是人人“同唱平安歌,共跳平安舞”所展现出来的澎湃动能。
为深化平安建设,我区在全省率先出台平安村(社区)创建“双十条”评审办法。“十条结果目标”由区级部门考评,包括人员非访、案件控发、交通事故、火灾事故、村民违法犯罪等十条内容。“十条过程目标”由镇街自行考评,包括治安巡逻、矛盾化解、人员帮教、村规民约等十条内容。通过每月点评和晾晒排名,倒逼镇街、村(社区)进行精准施策、靶向攻坚。
考核“指挥棒”带来平安“大提升”。去年9月,平安村社数字平台试点上线。只要打开手机进入钉钉,就可以看到全区、各镇街、各村(社区)的指标“红黄黑”榜情况。该平台实现了其中12类指标数据系统自动抽取,数据每日更新,打通的数据壁垒包括警情、交通、消防等6大类及25小类,不仅将各部门从手工上报工作中解放出来,而且进一步提高了指标数据的精准性、实效性、实时性。
近两年来,各村(社区)不断创新实践符合辖区实际和民风特色的治理模式,涌现出临浦镇通二村“平安钉”、义桥镇云峰村“微信治村”、益农镇群围村“智慧小脑”、闻堰街道老虎洞村“五福临门”、进化镇华锋村“孝亲福地”、北干街道湖滨花园社区“红管家”、党湾镇庆丰村的“五美庆丰”等群众公认且富有活力的村级综合治理品牌,为夯实全区平安建设根基打下了扎实基础。
压实“责任链” 打造分层分类纠纷化解体系
遇到矛盾,碰到纠纷,一个地方就能“找到说法”。作为区域治理现代化的“牛鼻子”工程,萧山已实现社会矛盾纠纷调处化解中心区、镇、村(社)三级平台全覆盖,向着“最多跑一地”的改革目标迈出了坚实一步。
规范化“三级矛调中心”建设,是萧山坚持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的生动实践。这份自前年开始浓墨书写的“民生答卷”,让群众解决问题不用再“多头跑、越级跑、反复跑”,构筑起了集信访和矛盾纠纷调处化解、社会治理事件处置、社会风险研判为一体的综合治理平台。
自去年9月挂牌成立以来,萧山区社会矛盾纠纷调处化解中心设置了引导分流、联合接访、诉讼服务、法律服务、多元调处、心理服务、综合信息指挥等7个功能区块,设有复议听证室、诉调工作室、医调交调物调工作室等10个工作室,集合了全区最好的矛盾调解力量,成为区一级化解矛盾的“综合体”。
一窗式受理、一揽子调处、一条龙服务,打通的不仅是矛盾纠纷化解的“任督二脉”,还有民心。在数字赋能社会治理的大背景下,我区还善用“一根网线”联通各种资源,通过“一码解纠纷”、微法庭、平安钉等载体,推动矛调中心从“线下”延伸到“线上”,方便群众“指上调”。
“物理整合”背后的“化学效应”,在“成绩单”上可见一斑。2020年1-12月份,全区共通过人民调解途径化解纠纷17910件,调处成功17826件,调解成功率达99.5%;ODR在线调解12984件,调解成功8310件,在线调处成功率达64%。全年经过诉前调解手段进行司法确认案件8513件,进一步促进矛盾纠纷诉前分流、降低社会治理成本,铺就了“惠民”的丰厚底色。

凡注有"住在杭州网"或电头为"浙江在线·住在杭州网"的稿件,均为住在杭州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住在杭州网",并保留"浙江在线·住在杭州网消息"的电头。
本网未注明"来源:住在杭州网"的图文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联系电话:0571-853997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