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杭州 环杭 口水 摇号 专题 研究院
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住在杭州网 > 杭州楼市 > 城市新闻  

杭州淳安特别生态功能区建设有新动作,未来千岛湖水质将变得更好

2021-02-27 10:01 来源: 杭州日报 / 记者: / 编辑: 徐文罡

导语

打造日益完善的千岛湖生态系统,让这湖秀丽之水更美更清

  千岛湖鸠坑口库湾,与安徽几近交界,属于千岛湖的上游。船行至此,湖水依然清澈,但可以看出水比主库区微微泛绿。

  “千岛湖部分库湾存在水体氮磷浓度升高、流域湿地空间不足的问题,因此从2020年开始,我们着手开展千岛湖重点库湾生态浮岛脱氮除磷技术研发。” 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千岛湖生态系统研究站研究员朱广伟介绍说,首个“试验田”就设在鸠坑口库湾。

  2000平方米的浮岛漂在水面,根系探入湖水中,吸收着湖水中富余的氮磷物质。

rB4AiWA5KZiAYu3HAAG1BKw-GQI718.jpg

  哪些植物最适应千岛湖水质?从十多种植物中精挑细选而来

  生态浮床通过植物在生长过程中对水体中氮、磷等必需营养元素的吸收利用,植物根系和浮床基质对污染物的截留与吸附,水生动物的摄食及栖息在浮床系统中的微生物对污染物的降解,达到对污染水体水质净化的目的。

  在城市河道、湖泊等水域的治理过程中,浮床还是挺常见的。在千岛湖里设置浮床,效果如何?这次也是首次试验。从2020年8月开始,专家对适合千岛湖水质的植物进行筛选。

  “我们从文献和实际利用中挑选了一二十种植物,然后根据耐寒、耐热能力强,生长周期长,净化效果好,根、茎、叶等器官发达等要求再从中选择了8种,开始进行试验。” 千岛湖原位生态浮岛脱氮除磷示范研究项目负责人许海说,首先将8种植物在千岛湖街口位置的原水中培养驯化一段时间,再确定最后的种植品种。去年11月,浮床植物开始大规模种植,主要是四种:黄花水龙、绿色狐尾藻、兔耳萍和水芹。

  这其中,水芹非常特别,因为它可以作为蔬菜产生经济效益。尽管它去除氮磷的效率可能不是最高的,但如果可以推广给农户,在保护生态、净化环境的同时,又增加经济收入,那浮床的意义就更大了。

  “今后千岛湖里长出来的‘淳’牌有机菜,说不定还会受到老百姓的追捧呢!”朱广伟研究员笑着说。如今,过冬后的水芹长势喜人,吸引了附近的水鸟纷纷来食。“这一块快被它们给吃光了。”许海副研究员说,他们赶紧在水芹的种植区加了网覆盖。

  水质略差的库湾等区域先行试点 净化水质的浮床有望逐步推广

  目前,试验的浮床在鸠口支流库湾作为第一个示范点。朱广伟研究员介绍说:“这个库湾是千岛湖水源的最上游,相比于主湖区,水质差一些,净化效率较高。同时,库湾区域比较封闭,相对更风平浪静,不易受到洪水的冲击,加上作为周边山地延伸出来的湿地带,对景观影响也很小。”

  在千岛湖里,这样的库湾区域还有许多。目前,研究团队正在对浮床去除氮磷的效率进行监测和数据收集,例如吸收氮磷效果最好的狐尾藻,对氮的去除能达到70—80%,磷的去除也能达到60%,因此效果还是十分显著的。

  千岛湖以水质清澈和生态环境优美著称,其水质评价总体持续为优。2019年,千岛湖配供水工程通水启动、淳安特别生态功能区正式设立。作为浙江的首个生态“特区”,它肩负着在新时代把绿水青山建得更美,把金山银山做得更大的使命和责任。在杭州市民喝上了千岛湖水之后,特别生态功能区建设还将进一步释放生态红利,推动千岛湖高水平保护与高质量发展,力争率先建成全域生态环境现代化治理体系,率先走出重点生态功能区绿色转型发展新路,努力成为新时代我国特大城市湖泊保护的实践范例。

  下一步,研究团队将进一步探索生态浮床对千岛湖水质提升的效率:多大的浮床面积?需要多少投入?能达到多少脱氮除磷效果?能否将水芹这类经济作物的浮床应用到更多库湾区?给百姓增收,为环境减负。

  或许在不久的将来,一个个人工生态浮岛会像一处处天然湿地一样,在千岛湖的库湾里摇曳生姿,打造日益完善的千岛湖生态系统,让这湖秀丽之水更美更清,有力助推淳安特别生态功能区建设。

版权和免责声明

凡注有"住在杭州网"或电头为"浙江在线·住在杭州网"的稿件,均为住在杭州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住在杭州网",并保留"浙江在线·住在杭州网消息"的电头。

  

本网未注明"来源:住在杭州网"的图文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联系电话:0571-853997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