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杭州 环杭 口水 摇号 专题 研究院
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住在杭州网 > 杭州楼市 > 城市新闻  

杭州人未来坐“空中的士”上下班?

2019-08-23 08:50 来源:杭州网 / 记者:林建安 通讯员 周立超 / 编辑:周杭

导语

出门打个“空中的士”上班,就像打个出租车一样方便,再也不用担心路上堵车上班迟到。这样酷炫的生活方式,你有想过吗?

  出门打个“空中的士”上班,就像打个出租车一样方便,再也不用担心路上堵车上班迟到。这样酷炫的生活方式,你有想过吗?

  当人们忙着吐槽地面交通拥堵、坐地铁和公交人挤人的时候,之江实验室的小伙伴们,已经动手为你造“空中的士”了。

  去年底,之江实验室在杭州郊区的一块空地上搭了一个临时的实验基地,18位科研人员在这里忙活起来,为的是一个“飞行梦”。

  这个项目叫作“智能低空载人飞行器”,旨在打造全新的城市交通出行工具。也许在不久的将来,我们就可以坐着它上下班了。

  我们想让低空飞行

  成为未来城市交通出行方式

  前天下午,我跟着之江实验室的小伙伴,走进了这个实验基地。

  谢安桓是这个项目的研究人员之一,高高瘦瘦的,皮肤被晒得黝黑。“我们正在做的研究,就是要把科幻大片中的炫酷飞行器变为现实,让低空飞行成为未来城市交通出行方式。”

  之江实验室被称为“高阶版的大学+互联网公司+高科技研发中心”的综合体,定期会举办之江沙龙、之江讲坛等一系列学术交流活动,这个“飞行梦”,就是从智能机器人研究中心的一次“头脑风暴”中来的。

  当时,谢安桓提出可以打造一个综合研究平台,对实验室开展的人工智能前沿基础研究进行技术融合、应用测试。在他看来,智能低空载人飞行器,就是一个非常合适的平台载体,涉及结构、感知、控制、智能等多个方向。“一旦实现关键共性技术的突破,既能推动AI技术的发展,又能解决实际应用需求。”

  这位年轻科研人员的研究设想,得到了实验室专家们的认可。经过一系列详实的调研,智能机器人研究中心提交了一份关于“智能低空载人飞行器”的立项报告。这份多达76页的项目PPT,清楚地说明了宏观的项目背景意义,详细的研究内容、技术路线,一个完整的项目方案跃然纸上。

  经过多轮研讨、论证,智能低空载人飞行器很快就成为之江实验室首批立项的自主科研项目之一。

  谢安桓之所以提出“智能低空载人飞行器”的研究设想,正是看好它将成为未来城市交通出行的一个很大的需求。

  “现在城市的交通拥堵情况,大家多多少少都能感受得到。”谢安桓说,交通空间的开发,地面和地下空间都已经在做了。水上空间也已经有了很成熟的交通方式,水下空间也已经在开发。地面之上的空中领域,除了城市间的大型运载客机已经很成熟外,低空空域(1000米以下的飞行区域)目前还是一块空白。

  而且,人们对城市间的大型运载客机的需求,也在日益增长。运载客机的增长,还引发了一个很大的制约,就是航线和飞行员的制约。“飞行员的数量已经跟不上飞机的数量了,每年的缺口很大。”谢安桓和小伙伴们目前在做的,就是要向低空空域要空间,在800米到300米之间的空间飞行。

  没有飞行员,怎么保证乘客的安全?

  谢安桓知道,之江实验室在做的这个智能低空载人飞行器,如果要做大规模地推广,肯定没有办法为每位乘客配一位飞行员。谢安桓他们要做的,就是要解决即使在没有飞行员操作的飞机上,乘客怎么安全飞行的问题。

  之江实验室有4大研究方向,即智能感知、智能计算、智能网络和智能系统,这个智能低空载人飞行器,就是一个典型的智能系统。

  “当飞行器的自主性达到一定程度后,就具备了智能感知的能力,就像有一个智能飞行员和乘客坐在一起。”谢安桓说,他们要做的,就是怎么让飞行器拥有这样的自主性。

  在这个过程中,谢安桓和小伙伴们要反复测试各种复杂的事情。比如飞行时,定位系统失效了怎么办,通讯信号丢失了怎么办……这些可能出现的问题,都要在人为无法介入的情况下,依靠飞行器强大的自主性来解决。

  以后,城市里可能也会有基站,给这个无人飞行器充电。

  未来,这个飞行器会在规划好的航线里,就像公交路线一样。

  目前,飞行器的第一代样机已经制作出来,也已经实现了在室内的飞行,下一步,就要走出户外试飞了。

  谢安桓期望着,这个智能低空载人飞行器,能成为城市日常交通工具。“在近几年内,这种无人飞行器可能并不能成为人们日常的出行方式,但是他相信,在十年后或者更长的时间里,这个梦想一定会照进现实。”

  创新是现在就必须要做的事

  城市空中出行的前景,实际上,已经越来越清晰可见。

  国际金融服务公司摩根士丹利的研究报告显示,到2040年eVTOL(垂直起降飞行器)的市场规模将高达1.5万亿美元。Uber也已经联合NASA(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启动了飞行汽车计划,波音、贝尔、空客等巨头也纷纷抢滩低空飞行市场。

  加拿大工程院院士、智能机器人研究中心首席科学家张丹认为,“近两三年,低空载人飞行相关研究在国内外逐渐兴起,但一些关键技术仍有待突破。”

  去年年底,之江实验室园区落户南湖畔,按照计划,一期园区将在2020年底竣工,并投入使用。之江实验室主攻的方向,是浙江优势最明显、发展最迅速的新兴产业——网络信息;抓住的是被誉为“新工业革命”的未来产业——人工智能。

  虽然之江实验室给很多人的印象,总是“高大上”的,实验室里那些“聪明的大脑们”到底都在忙些什么,也很少有人能搞得清楚,但我们只要想着,他们正在研究的这些项目,未来都有可能改变我们的生活。

  建设之初,实验室就已经瞄准了目标,要打造成为“未来城市模板、面向未来城市的实验场”,在交通规划方面,将研究无人驾驶、无人飞行等创新交通元素,拓展未来出行方式。

  自动驾驶系统、自主飞行安全系统,就是之江实验室要重点攻关的核心问题。张丹说,“未来的‘空中的士’,应该就是真正的无人驾驶。我们希望攻克低空自主驾驶的关键共性技术,实现AI普惠式创新。”

  目前,项目组已完成了初期研究平台的搭建,以及原理样机的研制。

  “智能低空载人飞行器项目是个系统工程,涉及AI领域智能感知、自主避障、智能决策等一系列科学问题。”谢安桓介绍,与地面无人驾驶相比,低空飞行对障碍识别技术的要求更高,“在10米以外识别一根电线,就很不容易”。

  同时,在复杂的城市场景下,低空载人飞行还需突破群体协同感知、协同规划、协同控制等群体智能问题,这也是AI2.0要重点攻关的五大方向之一。

  对于团队里的很多科研人员来说,这也是他们的梦想。面对诸多人工智能领域最前沿的问题和挑战,谢安桓说,“创新是现在就必须要做的事,不是未来才要做的事。”这也是这个团队的态度。

  预计今年内,之江实验室研究的这个智能低空载人飞行器,就将和我们见面了。在这里,更多未来的可能性,也正在慢慢地向我们靠近。


版权和免责声明

凡注有"住在杭州网"或电头为"浙江在线·住在杭州网"的稿件,均为住在杭州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住在杭州网",并保留"浙江在线·住在杭州网消息"的电头。

  

本网未注明"来源:住在杭州网"的图文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联系电话:0571-853997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