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分类怎么推广?桐庐“鸡毛换糖”迎来升级版
导语
6月10日上午,在桐庐旧县街道西武山村,以倡导垃圾分类为代表的新时代文明实践“鸡毛换糖”全覆盖正式启动。
浙江在线6月11日讯(浙江在线记者曾艺 通讯员 陈娥)6月10日上午,在桐庐旧县街道西武山村,以倡导垃圾分类为代表的新时代文明实践“鸡毛换糖”全覆盖正式启动。
在现场,记者看到,村民平时活动的广场边,开设了一家看似不起眼的农村流动小店,里面摆放了诸如盐、老酒、纸类、洗洁精等日用品。
与平常小卖部有点不一样,这些日用品可不是用现实中的“钱”就能买到的,用作交换的“货币”是垃圾和废弃品,每一种垃圾兑换日用品都有“明码标价”。 比如,50个烟蒂可以换一个打火机,30个小塑料瓶可以换一袋老酒,120个易拉罐可以换价值四块多的清风纸制品。
“鸡毛换糖”店门口摆放了许多垃圾桶,分门别类做了记号,可回收利用垃圾桶包括易拉罐、塑料瓶、纸质饮水瓶,其余还有有害垃圾垃圾桶以及其他不可回收类垃圾桶。村民们只需将收集到的废旧品分类放进不同的垃圾箱里,就可以去小店“老板”那换取相应的日用品。
新颖的兑换方式,不仅改变了村民随手丢垃圾的习惯,也让原本经济落后、环境堪忧的小山村,成为了闻名全国的“网红村”。
西武山村的蜕变,要从2016年底说起。
位于分水江畔的桐庐县旧县街道西武山村,是个外来人口和本村户口比例倒挂的典型城郊村,村户籍人口289人,外来人口1000余人,与本村户口比例达5:1,他们生活习惯不同、流动性大,这给西武山村的环境卫生保洁和基层社会治理带来了极大考验。
旧县街道“鸡毛换糖”垃圾分类新模式,正是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应运而生,实施后,赢得了全村村民以及1000多“新西武山人”的积极响应。
自打2016年12月份开始试行鸡毛换糖垃圾分类,两年多以来,西武山村垃圾分类兑换的烟蒂83200多个、废弃水瓶9260多个、易拉罐1000多个、垃圾袋35000个。如今旧县街道“鸡毛换糖”已先后5次登上了中央电视台,每周都有大小考察团队前来学习取经。
现在,村里垃圾乱扔的现象减少了,房前屋后也更整洁了,村民生活更加安居乐业。
如今,鸡毛换糖1.0版已在旧县街道全域铺开,由原来西武山村的一家店,变为整个街道5个村5家店,外加1个流动店。
与此同时,鸡毛换糖2.0版本也已提上日程。所谓“鸡毛换糖”2.0版,就是将兑换范围,从烟蒂、塑料袋、矿泉水瓶等生活垃圾扩面到工业垃圾、建筑垃圾,推动垃圾分类处理更精细化、更科学化,让“所有垃圾都找到自己的家”。
此外旧县街道还配套成立了“鸡毛换糖流动志愿服务小队”,每月花1天时间走村入户上门为年老体弱、行动不便的村民上门兑换,真正引导全民参与到垃圾分类的工作中来。
凡注有"住在杭州网"或电头为"浙江在线·住在杭州网"的稿件,均为住在杭州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住在杭州网",并保留"浙江在线·住在杭州网消息"的电头。
本网未注明"来源:住在杭州网"的图文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联系电话:0571-853997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