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城市留出“呼吸”的空间 风廊建设要与城市规划相结合
导语
对于大部分人来说,对一座城市的第一印象往往来源于进入其中的第一次呼吸。近日,杭州市政府印发的《杭州市大气环境质量限期达标规划》中,提出将建设特色风廊,促进大气环境质量提升。
浙江在线杭州3月5日讯(浙江在线记者 陈秋杰 摄影 陈婷)对于大部分人来说,对一座城市的第一印象往往来源于进入其中的第一次呼吸。近日,杭州市政府印发的《杭州市大气环境质量限期达标规划》(以下简称“《规划》”)中,提出将建设特色风廊,促进大气环境质量提升。
杭州市气象局
“啥是风廊?”“对改善城市大气环境究竟能起到怎样的作用?”“风廊都在哪儿?”虽然早在2013年,杭州就开始进行城市风道的相关研究,并在国内首次综合运用数值模拟、气象观测、多源遥感及精细建筑形态空间分析等方法对城市风道建设进行了数据模拟分析。但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很多市民对风廊并不了解,甚至还有误解。为此,记者前往杭州市气象局,请教了环境气象中心工程师俞布。
“风廊”其实类似一种空气引导通道
联接了城市的“作用空间”和“补偿空间”
究竟啥是风廊,是一种建筑吗?
俞布告诉记者:“许多国外的城市在设计之初就考虑了气候环境因素,如德国的斯图加特,它在规划设计之初,将城市中空气流通较差,热岛、污染等‘城市病’较严重的区域列为作用区域;将城市中气候环境相对好的空间列为补偿区域保护起来,通过类似‘风廊’的空气引导通道链接两者,改善作用区域的环境。”
《规划》中将钱塘江、苕溪、西湖、湘湖、金沙湖以及杭城周边山坡地、峡谷以及山隘出口等地列为“干净”风源。结合当地主导风向、通风能力、通风潜力,在“干净”风源和城区、工业区等热中心组团之间研究构建特色的一级通风廊道的可行性,并辅以二级通风廊道和空气引导通道,从而调整城市热力结构,缓解城市热环境。
所以,特色风廊并不是一个实体的建筑,它与城市的规划和未来发展密不可分。
风廊建设并不是简单的“引风入城”
它应与城市总体设计规划相结合
那么,风廊到底如何建,是需要“拆出”一条通风道吗?俞布马上就否定了这种说法:“拆了就一定会有风吗,拆除过程中造成的环境气候破坏和影响又如何补偿?我们强调,特色风廊的建设一定是落在规划上的,在城市总体设计规划时提前将合适、稳定、清洁的通风区域预留保护起来,而不是直接‘建设’、甚至‘拆’出一个风道,这样是没有意义的。”
俞布向记者展示杭州通风廊道的规划建议图
“所以说,在我看来气候资源就像生态环境资源一样,也是一种非可再生资源,一旦被破坏,其区域内的生态特征、气候稳定度、生物多样性都会受影响,再想要恢复非常困难,这也是我们这项工作的意义所在,更多地着眼于规划,为城市预留出呼吸的空间。”俞布介绍说,在研究的过程中,我们利用长达56年的气象观测资料,491个自动监测站的数据,划分了风区;使用了108个天气个例形成典型年,通过气象数值模拟和气象观测结果的比对,分析了城市热压、风环境,最终给出了一个三级通风廊道的理论规划方案。
夏季一级通风廊道规划建议图
杭州一级、二级通风廊道及空气引导通道设置意向图
俞布告诉记者,这些年来杭州也陆续将风廊建设工作融合在诸多城市规划和改造的工程中,如钱江两岸景观提升、运河沿岸景观提升和杭州城市总体设计规划等。
特色风廊或是一剂良药
应对治气深水期更需全民动员
近年来,杭州的大气环境质量虽明显改善,但《规划》中也坦承,当前杭州的大气污染治理进入了深水区,对照《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二级标准仍有差距,空气质量指数(AQI)超标天数较多,与公众的要求还有较大差距。尤其秋冬季PM2.5和夏秋季臭氧浓度超标,是大气环境质量改善的主要瓶颈。
接下来,杭州以2015年为规划基准年,将通过二十年时间的努力,使全市大气环境质量明显改善,包括二氧化硫、臭氧、一氧化碳、PM10、PM2.5等6项主要大气污染物全面稳定达到国家环境空气质量二级标准,全面消除重污染天气。使广大市民尽情享受蓝天白云、空气清新的好天气。
俞布表示,与强化工业废气治理、加快治理车船尾气和扬尘灰气等措施一样,特色风廊的建设也是一种提升大气环境质量的手段,但仍需要多措并举,共同作用。
单纯地用“引风除霾”这样的词汇概括风廊的作用效果显然是不严谨的,俞布说:“城市通风廊道的规划对于城市大气环境的改善、保湿降温,一定是有帮助的,城市风流通环境改善了,流通性增大了,城市污染物的自净能力自然会得到提升。但从另一个角度来说,城市污染的改善和我们的生产生活方式也密切相关,减少排污、使用清洁可再生能源、选择绿色低碳生活,每一个人都能成为城市大气环境的改善者。”
凡注有"住在杭州网"或电头为"浙江在线·住在杭州网"的稿件,均为住在杭州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住在杭州网",并保留"浙江在线·住在杭州网消息"的电头。
本网未注明"来源:住在杭州网"的图文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联系电话:0571-853997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