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杭州 环杭 口水 摇号 专题 研究院
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住在杭州网 > 杭州楼市  

萧山“回迁提速”叩开百姓幸福家门 开工937万平方米 竣工240万平方米 超5400户居民回迁

2019-12-30 08:45 来源:杭州网 / 记者:方亮 田少波 / 编辑:姚曹洁

导语

萧山自2017年启动新一轮城中村改造以来,已完成46个村(社区)整体改造,全面实现城厢、北干两个街道城中村的彻底“清零”。

rB4AiV4JFCiANTtqAAGe8-ljJ5k138.jpg

  湖头陈二期远景

  推进新型城市化建设,不仅要让城市大起来、高起来、畅起来,还要让它靓起来、温暖起来。萧山自2017年启动新一轮城中村改造以来,已完成46个村(社区)整体改造,全面实现城厢、北干两个街道城中村的彻底“清零”。由此,萧山城中村改造的阶段性工作重心,也从“拆建并举”转入“全面建设”,把做好拆迁群众安置工作摆在突出位置,加快城中村改造拆迁安置房及配套设施项目建设,圆上拆迁群众安居梦。

  昨日,城厢街道东湘社区安置房一期(湘湖风情苑)进入分房阶段,也标志今年萧山拆迁安置房“回迁提速”工程正式收官。今年,萧山实现安置房开工937万平方米,竣工240万平方米,超过5400户居民得到妥善回迁,各项数据均创历年新高,且均位居全市各区(县、市)同期第一。通过城中村改造,萧山也着力绘就最温暖的民生底色,不断提升广大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一)更快速度

  圆上拆迁群众安居梦

  今年,安置房建设被列为萧山区政府为民办的十件实事之一。开局就是决战,起跑就是冲刺。推进“回迁提速”工程,最关键的环节就是开工,通过上下同心、左右聚力,以“四个抓手”为载体,萧山打了一场漂亮的攻坚战。

  抓合力推进。萧山区四套班子领导高度重视“回迁提速”工作,区委常委会专题研究“回迁提速”工作、区委区政府多次召开专题会议进行部署并定期协调强化督查,区人大、区政协定期视察督促。比如萧山围绕“当年启动、当年签约、当年腾房、当年开工”的“四个当年”时间节点,提升改造标准,扎实做好农户、企业、土地、集体资产等“四清零”,实现改一块、成一块、美一块,确保城中村改造地块早交地、安置房工程早开工。

  抓模式创新。为确保安置房项目早开工、早建成,今年萧山全面推行房企代建和EPC开发模式,缩短建设周期,在保障工程质量的基础上,让拆迁户早日回迁安置。萧山住建局负责人告诉笔者:“采用房企代建和EPC开发模式,可把建设周期控制在36个月,整体上比传统施工总承包模式缩短近两年时间。采用EPC开发模式,也可缩短一年半的建设周期。”据了解,萧山今年已有31个项目完成房企代建招标,引进了绿城、万科、融创等一批知名房企代建单位。

  抓问题导向。住建部门是安置房建设牵头部门,今年以来紧盯项目开工、竣工和回迁每一个环节,梳理出76个问题发给有关单位,逐条逐项解决落实。

  抓责任担当。按照“容缺受理、承诺办理,特事特办、手续照办”的原则,萧山各有关部门强化担当,各有关部门实行项目审批容缺受理、承诺办理,畅通项目审批“绿色通道”。钱江世纪城安置小区二期是萧山区首批通过房企代建开发模式开工建设的项目,由绿城房地产集团有限公司负责全过程代建,全程组织项目设计、施工及交付。值得一提的是,该项目在今年9月底完成施工许可证办理,全程审批用时20个工作日,相比以往项目审批常规用时100个工作日提速80%,全面刷新了全区政府投资项目审批新纪录,真正实现了安置房民生项目推进争分夺秒。

  (二)更高质量

  打造更美好的家园

  梦圆回迁,不仅将意味着城市面貌的大改善,更是居民生活品质的大提升。今年6月12日晚,湖头陈花苑二期准备了一场亮灯活动,欢迎各位新主人回家。这个被网友称为“萧山最美安置房”的安置小区由绿城代建,小区设有中心花园、篮球场、幼儿园、社区服务中心、农贸市场等配套设施,还特意规划建造了临河走廊,供居民游玩、休憩。紧接着,今年7月,地处钱塘江、浦阳江、富春江三江汇流处的三江口村800多户农户也拿到了期待许久的“最美安置房”,该项目还获杭州市建设工程“西湖杯”结构优质奖。据了解,今年萧山已完成分房10900余套。

  无疑,更高质量、更优配置的安置房是重中之重。萧山在开启“房企全过程代建”模式之后,安置房每一处细节都将由房地产企业管理团队进行优化,将建造商品房时采用的设计标准和质量控制融入到安置房建造的整个过程。同时,萧山也出台了新的城中村改造安置房建设技术标准,让安置的品质更高,环境更好,配套更全。毋庸置疑,今后,这样的“网红”安置房会越来越多。另外,为切实提升安置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和“安全感”,萧山也聚焦完善安置房配套功能,坚持配套设施与安置房同步规划、同步报批、同步建设、同步交付使用的要求,推进安置房周边道路、桥梁、学校、农贸市场、公园等公共配套设施的建设,助力打造生活便利、品质优良的“最美安置房”。近三年来,全区安置房周边公建配套设施项目已开工47个,其中学校项目17个,道路项目15个,绿化项目4个,河道整治项目3个,广场3个,公共交通项目3个,农贸市场1个,桥梁1座,为安置小区提供完善优质的公共配套服务。

  当然,安置房的管理难题也不断破题。为破解“安置房脏乱差”的刻板印象,萧山又开启智安小区建设,运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科技手段,提升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萧山以相墅花园为试点先行,成功打造全省首个“8+N”(智慧消防系统、智慧租房管理、智慧物业系统、智能门禁系统、车辆识别系统、人脸识别系统、视频监控系统、智慧社区服务系统8个系统+N个拓展项目)智安小区,自智慧平台上线以来,小区总警情同比下降80.4%,治安警情下降81.8%,小区环境显著改善。这一案例先后被《人民日报》、《法制日报》等媒体进行了广泛报道,成功入选中央电视台“枫桥经验”政论片。目前,全区已建成智安小区69个,至2020年底实现安置小区全覆盖。经测算,本轮智安小区建设完成后,可覆盖超过10万拆迁人口,必将以一个个小区的“小平安”有效促进全区社会的“大平安”。

  (三)更美生活

  更注重“人的城市化”

  萧山从2009年起实施大规模城中村改造,至今已完成81个整村改造,投入资金超过2000亿元。通过城中村改造,城市框架进一步拉大。有数据显示,2009年底,萧山城市建成区面积60.78平方公里,到2018年底这一数字已增加到113平方公里。城中村改造不仅提升了城市环境,完善了配套设施,也使一批重点项目能顺利落户,更为世界名城未来新中心的建设预留大量空间和无限想象。

  这当中,萧山越来越注重“人的城市化”。城中村改造带来“城市红利”的同时,对更多当地老百姓来说,他们所需面对的,不仅仅是“空间的城市化”,更是“人的城市化”。以杭州“亚运三馆三村”所在的宁围街道为例,它用十余年时间,交出一个“杭州城市新中心”,2017年就完成了22.27平方公里内的征迁和全域交地,也创下了杭州征迁史上的奇迹,可谓一部城市化的“践行史”。而如此“史诗般”的城市变迁背景之下,“农民变市民”当中的转型破题,同样具有时代意义。所以在启动钱江世纪城大征迁的2006年,宁围就同步启动“万名农民进课堂”活动,2018年又与时俱进,提升为“万名市民进课堂”活动。街道每年拨付数百万元专项资金,用于保障此项工作的顺利开展。十余年下来,累计培训宁围人已近30万人次,让“全民学习”成为新风尚,也由此引发更多关于基层治理的创新。日前钱江世纪城区块所在的丰北村,成立了包括“青管家”在内的“安安管家”团队,让党员、楼幢长、青年、志愿者、物业人员等主动参与社区治理,更好地融入社区,实现以居民为主体的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进而提升村社的服务能力。

  此外,萧山也通过打破村界集中安置,融入更多关于基层治理的创新理念。这方面,宁围恰恰是“缩小版的萧山”,它在拆迁安置社区管理上的模式创新,也在一定程度上折射出萧山在这方面的“谋变”。比如金一、金二、宁东、宁税等4个社区完成连片整村征迁后,萧山对拆后区域进行统一规划,实行跨村集中安置,这是萧山区建设体量最大的安置房项目,也是跨村集中安置户数最多的项目,计划在2022年亚运会前完成回迁。

  当今,基层社会治理最大的一个框架体系,其实就是服务体系。随着越来越多的安置房交付使用,如何融入基层社会治理的新理念,开启拆迁安置社区治理的新实践,这是城市管理者正在探索的新课题……

版权和免责声明

凡注有"住在杭州网"或电头为"浙江在线·住在杭州网"的稿件,均为住在杭州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住在杭州网",并保留"浙江在线·住在杭州网消息"的电头。

  

本网未注明"来源:住在杭州网"的图文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联系电话:0571-853997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