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杭州 环杭 口水 摇号 专题 研究院
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住在杭州网 > 环杭频道 > 湖州楼市  

5.9万户居民受惠!浙江日报整版点赞湖州城中村改造

2019-02-25 09:13 来源:浙江在线 / 记者:沈晶晶 孟琳 通讯员 徐邱欢 / 编辑:张安阳

导语

从2017年8月开始,短短15个月时间,湖州累计完成320个城中村的改造,惠及5.9万户居民。其中涉及征迁的村庄239个、居民3.6万户,拆迁面积达1462.29万平方米,超过过去10年总和,成为全省第一个基本告别城中村的设区市。

  浙江在线2月25日讯(浙江在线记者 沈晶晶 孟琳 通讯员 徐邱欢)刚刚过去的春节,湖州度假区仁皇山街道仁北社区居民陈祖建过得舒心又得意。节前刚搬进新房子,房内装修现代简约,小区环境雅致,周边配套齐全。前来拜年的亲朋好友谁都要夸一句,“新家真不错”。

1551051720161_5c732bc8159bb8144ed231d7.jpeg

  白雀村村民迁入仁北家园安置房。(本版图片由湖州市“三改一拆”办提供)

  从社区向北望去,他生活过的白雀村已被推平,脏乱差的城中村一去不返,湖州人准备在这里建一所仁北中学,以弥补多年来城市北片教育资源的不足。

  如同白雀村,从2017年8月开始,短短15个月时间,湖州累计完成320个城中村的改造,惠及5.9万户居民。其中涉及征迁的村庄239个、居民3.6万户,拆迁面积达1462.29万平方米,超过过去10年总和,成为全省第一个基本告别城中村的设区市。

  城中村改造的“湖州速度”如何铸就?村民生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改造如何推动项目建设、产业转型升级?近日,记者来到湖州,听民声、看变迁。

1551051720364_5c732bc8159bb8144ed231d8.png

  浙江日报整版点赞湖州三改一拆工作。

  一道围墙 两个世界

  2018年10月,挖掘机开进村里时,陈祖建高兴地放起了鞭炮。看上去有些不可思议,可只有他自己清楚,等这次拆迁已经许多年。

  白雀村,静卧在湖州城之北。向四周看去,这里的“黄金区位”清晰可见:东临将军山公园、长田漾湿地,北靠湖州中学,村前的弁山大道更是市区通往太湖与龙之梦乐园的干线。冲着这一优越的区位条件,不少房地产开发商早早入驻,在村子周边建起别墅、排屋和高层楼宇。

  一道围墙,将白雀村与成群的现代化楼房割裂开来。围墙之内,白雀村有着城中村特有的形态:一条南北走向的细小水流穿村而过,一条村道从西向东延伸,与河流垂直相交,形成一个“十字路口”,民房坐落在周围的空格里。

  10多年来,白雀与城南、湖东、陆家坝、施家墩等众多城中村一样,几乎是所有打工族到达湖州后的第一站。每天早上六七时,人潮从村道流向马路,走向工厂。到了晚上,来自四面八方的车辆又把人们送回村庄,像流水渗入了沙地。“除了一两间留给自家居住,其他全部隔成10平方米至20平方米的小间出租,只有157户农户的村庄却居住着近千人。”陈祖建告诉记者,这些年,村庄的基础设施已远远跟不上生活需求,夏天水不够用,必须提前储备几桶洗澡水,电线越来越密,从树上、屋顶一道道穿过。那时,他生怕哪天风一大,这些线就要砸到自己头上,“城市近在眼前,我们却一直在外头”。

1551051720404_5c732bc8159bb8144ed231d9.jpeg

  鸟瞰正在拆迁的城中村。拍友 张剑 摄

  这些问题,湖州市政府主要负责人同样深有感触,2017年4月甫一上任便赴基层调研,结果发现:全市300多个城中村,大多房屋破旧、道路狭窄、环境脏乱差、违法搭建比合法建筑多、外来人口比村民多。据统计,近年来,60%以上的安全事故、火灾也都发生在这些区域。甚至,因改造推进慢,中心城区横亘着不少“孤房”和“断头路”,极大影响了城市形象……

  城中村,它为这座城市增加生机,同样也为这片土地平添烦恼。

  不妨把视线拉得更高一些。2012年NASA发布的地球夜景图片中,长三角地区无疑是中国最明亮的区域之一。但在环绕太湖的一圈灯光里,相比苏州、无锡、常州、嘉兴,湖州显得有些黯淡。

  “这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城市的能级。”在市政府主要负责人看来,湖州已到了亟需解决前进掣肘、全面推进城市更新的时候,“城中村改造,一头连着发展,一头连着民生,是推动居民生活改善、城乡面貌变迁、经济社会转型的支点。”

  2017年,湖州编制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作出统筹老城有机更新和新区开发建设,拉开城市发展大框架,建设现代化生态型滨湖城市的决策。当年8月,湖州城中村改造攻坚专项行动同步启动。市里专门成立由市长任组长的专项行动领导小组,从市级机关部门抽调66名干部,与区派干部、街道干部、村干部一起建立项目组,推进城中村改造清零。同时,改造进度还与各单位、干部考核挂钩。

  15个月时间,湖州创下了拆迁规模最大、难度最高、速度最快的攻坚纪录。太湖度假区建国村71天全部拆除了,开发区城南村89天也拆除了,德清水产组4天实现了100%签约,南浔頔塘南岸10天完成了1159户签约……一道道围墙的倒下,为5.9万湖州城中村居民打开了迈向城市新生活的通道。

  速度背后 不乏温度

  “最大的事肯定要算城中村改造!”问起近年来生活的大变化,57岁的吴兴环渚街道邵家墩村村民邵春娣脱口而出。2017年9月1日,全村575户人家的房屋评估结果、拆迁补偿明细、签订协议进度图表、周边配套设施规划方案等,被一样样贴到了村委会办公大楼。城市,突然离他们如此之近。

1551051720427_5c732bc8159bb8144ed231da.jpeg

  城中村改造村民签约。

  “村子改造后,原来的生意肯定做不下去了。”邵春娣告诉记者,10多年前,她与许多邻居一样,在自建房屋的一层,放置了两台织机,虽然接的是小订单,赚的也是起早摸黑的辛苦钱,但要放弃每年10多万元的收入,心里还是有些不舍。

  “我们努力让城中村改造公平、公正、公开,同时也最大程度回应村民对美好生活的诉求。大家心顺了,事情办起来自然也能一顺百顺。” 湖州“三改一拆”办副主任汪洪生说,15个月间,拆迁工作组深入调研320个城中村,累计提供找房搬家、就业就学、看病就医、婚姻介绍等服务超过1000项,市里还先后在市本级推出19宗限价土地,明确将地块内30%的商品房作为征迁户的房票安置房,减轻了居民的生活压力,也让征迁过程充满温度。

  如今,种过地、开过小作坊的邵春娣当上了邵家墩社区老年公寓工作人员,丈夫则应聘去了家具厂工作,两人每月加起来也有5000余元收入。对于“未来要做什么”的提问,大多数老村民也和老邵一样,没有满足于衣食无忧的生活,而是拥抱新的挑战与机遇。

  未来,已经展现在他们的面前。全新的邵家墩村改造效果图中,规划有高层、多层住宅,社区活动中心、小学、医院、菜场等一应俱全。“就是大城市的样子。”邵春娣赞不绝口,她还回忆不久前刚去游玩过的杭州拱宸桥,那里有古色古香的老街,有现代时髦的咖啡店,还有游船码头,“那里以前也是城中村,改造后都变成景点了。”

  从城中村到城市新地标,迎来就业、安家方式挑战的转变,不仅有老居民,还包含着更多异地务工人员。当失去便利、实惠的城市落地第一站,他们可愿留下?

  “城中村改造后,不得不寻找新的住处,房租从450元涨到了800元。”在邵家墩村安置房建设工地现场,从安徽安庆到湖州打工的蔡金明觉得有些压力,但并不特别忧心。夜深人静,回到租住房屋的小区,明亮的路灯和井然的秩序替代记忆中杂乱的城中村生活。他说,年轻的工友告诉他,他们待的地方以后会建起宽敞时髦的购物中心、现代的住宅大楼,“我们都要留下,城市机会多。”

  转身之后 生机无限

  城市的机遇到底在哪里?

  德清乾元镇金鹅山村村民俞勋帆会说:“在产业”。

  他的家同样是一个尴尬的城中村。一边,步行5分钟就是德清高铁站。另一边,则是因为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等工程推进而日新月异的乾元集镇。金鹅山村的679户村民却仍旧养殖着水产、种植着蔬菜,2018年年人均收入刚3万元出头。也就是说,8000余亩村域面积,亩均产出不足2600元。

1551051720449_5c732bc8159bb8144ed231db.jpeg

  对保留的城中村实施“微改造”。

  “城中村,不仅是城市形象更新的阻碍,还是亩均效益、土地利用的‘洼地’。”汪洪生说,他曾驻足100多个城中村,除了令人蹙眉的环境,低散乱现象也十分突出,机械加工、纺织等小作坊遍布,“由于低效用地过多,导致全市共有94个建设项目受阻,当地想引进的许多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难以落地,传统制造业又转型缓慢,严重制约了区域经济的发展。”

  因此,早在城中村改造启动之初,湖州就从顶层设计入手,整体谋划太湖新城、东部新城、开发区等各个重点区块产业布局、发展定位,同步做好城中村改造与区域功能完善、项目招引、业态培育等工作。

  漫步在生活了大半辈子的土地上,俞勋帆忍不住连连赞叹。原先遍布菜地、鱼塘的区域经过平整,变为浙江工业大学德清校区,眼下基础设施建设如火如荼。村委会大楼附近的两幢烂尾楼,经过改造变成了康乾新区“智能生态城”小镇客厅,向客商展示无人驾驶、智能制造、工业大数据平台等最新科技成果。

  城中村轻巧一转身,引发生机无限。据城筹建办规划建设组负责人张琦介绍,目前他们已与浙江大学、同济大学等达成了合作,京东AI加速器、腾讯“长三角医学人工智能研究院”等项目也陆续签约落地。

  “等安置小区造好,我是要回来的。”老俞也期待着,不久之后,在这片占地12平方公里的人工智能产业“热土”上,自己能找到一份智慧农业领域的工作,“老骥伏枥,志在千里嘛”。

  湖州开发区黄芝山片区也传来好消息。入驻的蓝箭航天智能制造一期工程通过竣工验收,正式交付使用。这片城中村征迁改造出来的空间,一跃成了国内首个民营火箭和发动机制造基地。

  “大规模产业项目、商住项目的入驻,为大面积城中村改造提供了源源不断的资金支持,城中村改造出来的区域又为项目招引、产业转型创造了广阔空间,形成了良性循环。”汪洪生兴奋地说。

  数据显示,自城中村改造启动以来,湖州全市累计腾空土地14.3万亩,带动11个“万亩千亿大平台”拓展空间,引进金冠鸿图、蓝箭航天等10亿元以上项目27个,吉利新能源汽车、易智电氢燃料电池等100亿元以上项目两个。与城市面貌、产业发展同步更新的,还有一条上扬的经济发展线:2018年,湖州市地区生产总值达2719亿元,同比增长8.1%,增速排名全省第二。

  无疑,这座城市离现代化更近了。

版权和免责声明

凡注有"住在杭州网"或电头为"浙江在线·住在杭州网"的稿件,均为住在杭州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住在杭州网",并保留"浙江在线·住在杭州网消息"的电头。

  

本网未注明"来源:住在杭州网"的图文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联系电话:0571-853997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