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杭州 环杭 口水 摇号 专题 研究院
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住在杭州网 > 公司动态  

郡西云台:良渚五千年文明辉映,珍藏三大基因

2019-07-15 16:13 来源:浙江在线-住在杭州网 / 记者: / 编辑:张安阳

导语

郡西云台已然不仅是山地院墅的一个作品,它更诠释了一脉良渚文明的新时代美学人居。

  悠悠历史,滔滔大国,五百年,到北京看故宫;一千年,到开封看清明上河园;两千年,到西安看秦汉帝陵;四千年,到安阳看殷墟;五千年,到杭州看良渚!良渚古城遗址,成功进阶中国第55处世界遗产,无论是人文底蕴、自然环境、或是艺术涵养,都堪称中华文明瑰宝。

image001.jpg

  (图片来源于网络)

  人文珍贵,在文明源址上熏陶人文底蕴

  复杂的水利系统、成熟的稻作生产、统一的文化信仰、分化的社会阶层……良渚文化,呈现了一个文明古国的物质文明和精神世界,实证了中华五千年文明史。如此浩瀚文明体系,良渚古城遗址被盖上了世界遗产的官方印章。

image003.jpg

  (图片来源于网络)

  自7月8日,良渚古城遗址公园开始对外有限开放,它不止是一个有内容、有身份、能互动的公园,也是头顶世界标签的一颗图钉。

  良渚古城遗址公园规划“一轴一核两心三片”,一轴是文化景观轴,从良渚博物院沿良渚港河至古城;一核是指古城核心保护区;两心是指良渚广场、良渚博物院;三片指定南、北、西三片保护区。

image005.jpg

  (图片来源于网络)

  同时,余杭区正在规划建设以良渚和瓶窑为主体的良渚文化城,对居住于此的人来说,是人文精神的极大熏陶。

  自然珍贵,于山水佳境中焕新文明

  众所周知,远古时期,人们逐水草而栖,择山水之优处而居。五千年前,良渚因其靠山面水的优越自然地理条件,让良渚王建国于此,国人安居乐业,专事生产,制玉纺织,祭祀礼仪,并开创了古城外围大型水利系统,片区水系发达,由此可见自古以来良渚的自然环境就非常宜居。

image006.jpg

  (图片来源于网络)

  一衣带水,一脉良渚古城遗址的良渚文化村,占地面积约为11000亩,其中保留了约5000亩原生态山林,在这里,25座山连绵起伏,5个湖泊、6个公园和1条河流,交汇成宏大的山水生活背景,在这片4A风景区,天赋一方院墅诞生的沃土。(数据来源于搜狐网)

image008.jpg

  (郡西云台实景图)

  郡西云台,就诞生于良渚文化村这片至美山水佳境中,占据良渚文化村海拔约43米至高山脉脊梁,背靠五郎山,襟怀五郎山水库。在这片福地上,万科秉承“为山设计”的理念,在公共景观上,设计层层递进的景观中轴、轻巧挑檐,让院落、坊巷与建筑有秩序连接;室内空间上,庭院、瞰景平台等功能空间与山地资源交融,更好地与山相处。

  艺术珍贵,文明图腾与当代美学辉映

  良渚申遗成功,让这片失落数千年的遗址,重返历史舞台,用艺术宝藏,向人们诉说中华上下五千年的灿烂文明。

  比如:良渚文化玉器,纹饰繁密细致、和谐工整,是中国新石器时代晚期艺术创作的杰出成就,它和红山文化同时代表了我国原始社会制玉工艺的最高水平。有学者认为,良渚玉器是传统观念中的华夏礼仪重器。

image010.jpg

  (良渚博物院实景图)

  良渚博物院,作为良渚古城遗址公园文化景观轴的起点,良渚文化的集中展示传播处,那么以怎样的当代手法才能传达良渚古文明?

  犹如“一把玉锥散落地面”,以朴实、纯净的体块组合与材质搭配来表现与良渚文化和自然环境达成的一种“默契”,成为良渚文明展示的载体,这是世界知名建筑师大卫·奇普菲尔德对于良渚博物院的演绎。

image012.jpg

  (郡西云台实景图)

  同样,郡西云台的设计理念一脉良渚博物院,设计师主动和外界去协调,以质璞无华的精神,打造一条层层递进的景观中轴,并与多主题台地景观融为一体,营造共用性的公共空间,但每个人又是深处其中的一部分。就像人在大自然中放松,又和自然和谐共生一样。

image014.jpg

  (郡西云台实景图)

  当你进入这片土地,看见这座建筑以及它的材料,便构成了一个完整的经历,郡西云台已然不仅是山地院墅的一个作品,它更诠释了一脉良渚文明的新时代美学人居。

image016.jpg

  本项目推广名为“郡西云台”,核准地名为“白鹭郡西”。本项目授权上海唯家房地产咨询有限公司杭州分公司代理销售,代理期限自2019年1月1日至2019年12月31日。杭州置上房地产咨询服务有限公司杭州分公司代理销售,代理期限自2019年1月1日至2019年12月31日。本资料为要约邀请。本项目开发商为杭州林庐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出街时间:2019年7月。预售证号:余售许字(2019)第00202号。

版权和免责声明

凡注有"住在杭州网"或电头为"浙江在线·住在杭州网"的稿件,均为住在杭州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住在杭州网",并保留"浙江在线·住在杭州网消息"的电头。

  

本网未注明"来源:住在杭州网"的图文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联系电话:0571-853997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