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湖·春江天玺:别让隔代教育毁掉你的孩子!如何带好你的娃?
导语
龙湖·春江天玺,南市心·谨此122方湖景高层,平湖三代同居生活的理想选择,宽阔空间各自精彩。
前言:经常能看到有关祖辈带孩子的段子:“妈妈生,外婆养,奶奶来欣赏,爸爸回家就上网”、“拉丁舞小帅哥到广场舞神童的养成”……调侃之余,我们必须意识到,在中国现代社会,“隔代教育”已是一个年轻父母们回避不了的问题,我们又应该如何正视并解决?
(意向图—图片来源于网络)
隔代教育,已成中国当代普遍的社会现象
隔代教育,是指年轻家长因为各种原因把孩子的教育、生活等责任交给了祖父母。
当下的中青年职业人群,普遍生活在高压力、快节奏、高人口流动性的社会环境中,隔代教育成为越来越多家庭“不得不”的选择。老人扮演一个“帮手”,帮助子女去教育下一代。有的家庭甚至采用了“全包”模式,祖辈不仅包揽孙辈的衣食住行,而且承担了绝大部分的教育功能。
根据《中国教育学会家庭教育专业委员会“隔代教育”的调查》显示,近八成城市家庭祖辈参与孩子的教养。在上海,目前0~6 岁的孩子中有50~60%属于隔代教育,在广州,接受隔代教育的孩子占到总数的一半,而在北京,接受隔代教育的孩子多达70%,孩子的年龄越小,与祖父母在一起生活的比例就越高,而此现象农村的比例更大。而据资料显示,近二十多年间的美国,仅约5%—10%的18岁以下儿童与他们的祖父母生活在一起(以上数据来源于网络)。
隔代教育,注定是我们这个时代充满争议、备受吐槽而又绕不过去的话题。
弊大于利的隔代教育,如何做出优解
“隔代教育”大部分情况下都是父母顾不上的无奈之举,其好处就是解放年轻父母,为他们腾出了更多时间,但因为观念差异、生活习惯的区别、原生家庭等多方面原因,隔代教育对孩子、家庭伦理亲情来说,弊大于利,处理不得当甚至能带来摧毁性的打击。
对隔代教育的诟病,始终逃不出这几个关键词:溺爱、落后、简单。祖辈带娃容易溺爱,容易养成孩子自我中心、任性霸道、缺乏自控能力和独立精神的不良性格。而对于年轻父母来说,“隔代”意味着间隔了与孩子之间的互动关系,彼此缺少应有的沟通,造成孩子与父母的情感缺失;不仅如此,在老人监管的过程中,孙辈若是出现了什么问题,他们难以向子女交代,这也会引发许多新的家庭矛盾和冲突。教育学者尹建莉老师就曾在《最美的教育最简单》一书中指出“隔代抚养隔开了生命间的联结”。
(意向图—图片来源于网络)
其实在我国,家庭教育问题历来都存在。而隔代教育这个事即使必须存在,问题也并不是无解。
实践表明,“父母为主,祖辈为辅的联合教养”模式是较合理的模式,完善隔代抚养的模式,就是要建构真正意义上的庭教育共同体,发挥父母和祖辈的各自教育优势。一方面,年轻父母应该承担起抚养孩子的主体责任;另一方面,祖辈应该在教育中发挥自己的经验丰富、精力充沛等优势,帮助孩子更健康地成长。
隔代教育真正的问题不在于隔代,大家的出发点都是对孩子的爱。唯有将家和爱互相交融,在共同生活中寻找到令家人彼此相爱的法则,达成一致,成就和而不同的幸福与生活。
(意向图—图片来源于网络)
龙湖·春江天玺122方,三代同堂的幸福容器
龙湖·春江天玺,南市心谨此低密住区。在售高层122方户型空间改造后可做到四房,除主卧、祖辈房、儿童房外,还有一个独立的书房,整体设计动静分离,空间阔绰,就算是二孩家庭,也可以轻松让两个孩子拥有独立成长空间。
真正的好户型,是家庭的粘合剂。三卧朝南设计,南向开间约10米,给三代人带来更为阳光、舒适的起居体验。超6m面宽大横厅、270°环幕视野,景观双阳台等现代设计除承载更大通风面、采光面的人性化功能之外,还可满足不同类型的生活休闲需求,为三代同堂生活理想范本。
约260米明湖公园、直线约100米南市河,龙湖“一轴一环双园四院”景观设计,令一家人生活在花园中,健康生态。不仅如此,一步东湖中学、咫尺吾悦广场、近平湖市文化馆,满足家庭更为便捷的现代生活需求(以上数据为地图实际测量,仅做参考)。
春江天玺122方户型图
(此户型图上,南向卧室、客厅、书房等标有虚线部分空间均有改造,纯属装修设计师对现场的个人理解,具体可至售楼处现场资询。)
龙湖·春江天玺,南市心·谨此122方湖景高层,平湖三代同居生活的理想选择,宽阔空间各自精彩。珍稀房源在售,全城争藏,欲购从速!VIP:0573-8582 8888.
温馨提示:“龙湖·春江天玺”仅用于本项目推广宣传使用,项目实际审批用名为“春江悦府”。预售证号:平售许字(2018)第00427号。以上图片及文字等仅供参考。活动内容及特价房源以案场公示为准,不为合同一部分,上述户型图纯属装修设计师对现场的个人理解,具体可至售楼处现场咨询,本文撰写时间:2019年5月。本公司保留对宣传资料修改的权利,敬请留意更新资料。
凡注有"住在杭州网"或电头为"浙江在线·住在杭州网"的稿件,均为住在杭州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住在杭州网",并保留"浙江在线·住在杭州网消息"的电头。
本网未注明"来源:住在杭州网"的图文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联系电话:0571-853997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