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浙江在线  >  住在杭州网 > 新闻网 > 原创频道 > 盛哲徽个人页面  
大平层库存跌破2000套 曾经的改善宠儿为何陷供应危机?
2017-02-10 19:11      浙江在线-住在杭州网
未来几年内,大平层或将在公寓类产品中绝迹。这绝非危言耸听,杭州的大平层正迎来前所未见的供应危机。目前杭州市范围内(不含富阳,下同),200方以上的大平层产品存量已仅剩1977套,按照过去三年平均每月200套的库存下降速度,预计最快在今年年底就将陷入“无房可卖”的境地。

  浙江在线-住在杭州网2月10日杭州讯(浙江在线记者 盛哲徽)未来几年内,大平层或将在公寓类产品中绝迹。

  这绝非危言耸听,杭州的大平层正迎来前所未见的供应危机。目前杭州市范围内(不含富阳,下同),200方以上的大平层产品存量已仅剩1977套,按照过去三年平均每月200套的库存下降速度,预计最快在今年年底就将陷入“无房可卖”的境地。

  当大平层在一线城市逐渐掌握改善市场话语权的时候,在杭州,这个处于改善供应“井喷期”的城市,它却陷入了供应的历史最低谷。

  过去三年供应“大跳水”,去年新增房源只有800多套

  所谓大平层,一般是指总面积达在200平方米以上,拥有完善功能区间的住宅。大平层是别墅化的一种住宅,但是在平层里面展开了别墅所有的功能,因而也被称为“扁平化别墅”。

  纵观大平层在杭州的供应,2013年是一个明显的分界

  数据显示,当年杭州市范围内大平层新增供应3097套,为历史最高。由2013年往后,杭州大平层的供量开始急剧收缩。2014-2016年,供量逐年下降,至2016年,单年的新增房源已只有800多套。这一时期供应的“大跳水”,是现如今大平层库存告急最为主要的原因。

武林壹号是目前拥有可售大平层最多的项目

  通过对潜在供应量的分析,记者发现,杭州楼市在售项目中,在未来几年内,仍有充足200方以上房源可售的项目,其数量不足20个。

  包括武林壹号、世茂天宸、中企·艮山府、中海·御道、宋都·阳光国际、银杏汇、钱塘大观、绿城之江1号、金隅观澜时代、广厦天都城等。

  待售项目中,截至目前,仅信达滨江·壹品、滨江保利·翡翠海岸等少数几个,有明确规划该类型产品。

  成交增幅低于市场均值,过去三年价格不涨反跌

  作为改善置业的主要形态之一,大平层的供应曲线通常和改善市场的发展进程是一致的。然而在杭州,情况却恰恰相反。对于大平层,当前杭州的开发商普遍缺乏开发的热情和动力,这是为什么呢?

  卖方市场行为的转变,和买方市场有着必然的联系。

  数据显示,在过去的三年时间里,杭州大平层的成交,呈逐年递增的态势。然而若将这个数据放到杭州楼市整体的成交中去看,这个增幅并不算大,甚至远低于平均水平。

  此外,值得关注的是,大平层2016年的成交均价相对于2015年出现了下降,在去年那样的火爆行情下,成交价不涨反跌,也是该类产品市场竞争力不足的表现。

  记者的一位朋友,去年10月购置了一套吉祥半岛的200平米房源,折算成单价大概27000元/平米,根据他的说法,同楼栋其他在售的房源均价普遍更高,换而言之,大平层相对其他户型并没展现出更强的溢价能力。

  供应少因人居价值观改变,产品面积段下探或是趋势

  大平层的弱势和人们居住价值观的改变有很大关系。

  房地产市场火爆的年代,也是很多富裕起来的阶层购房置业价值观比较模糊甚至混乱的年代。一味图大,一位图豪,是那个年代的主要价值观特征。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对住房的需求越来越务实,功能性愈来愈取代尺度感,成为衡量户型的第一标杆。

  过去,要住四房的话,你必须要买200方以上的户型,但现在140、160方的户型也能做到四房了,在功能相同的情况下,总价更高的大平层自然很难成为购房者的首选。

  此外,“一碗汤的距离”,这种全新的家庭亲和理论,正被愈来愈多的杭州购房者所接受。三代人住在一起的情况正在减少,两代人拥有彼此独立的生活空间,正成为一种趋势,由于居住的人少了,那对空间的需求自然也少了。

  大平层真的会消失么?

  对此,浙报传媒地产研究院院长、本网首席评论员丁建刚表示,不必过于的担忧。他指出,大平层的仍然会是改善的一种形式,只不过这种产品可能不得不面临转型。

  “面积段控制在200方左右,更重实用性、功能性,这应该是未来大平层的一个趋势”。

来源: 浙江在线-住在杭州网  记者 盛哲徽  编辑: 叶露
相关新闻
版权和免责声明
  凡注有"住在杭州网"或电头为"浙江在线·住在杭州网"的稿件,均为住在杭州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住在杭州网",并保留"浙江在线·住在杭州网消息"的电头。
  本网未注明"来源:住在杭州网"的图文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联系电话:0571-85399752。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浙B2-20080242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国新网3312006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浙网文[2012]0216-022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05110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浙)字21号 互联网医疗保健信息服务: 浙卫网审[2012]19号
工信部备案号:浙B2-20080242-1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浙)字第057号短消息代码证:浙号[2006]00072-B011
网站简介 | 网站合作 | 刊登广告 | 联系方式 | 主持人介绍 | 法律顾问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杭州市建设委员会 联合主办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版权所有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