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住在杭州网杭州2月14日讯(浙江在线记者 陈行利) “你们都买上排屋了啊,了不起啊!”
“哪里啊,其实也就三四百万,没你想得这么贵的……”
这是春节期间走亲访友的王先生与一位亲戚的对话。从小住在父母分配的公寓楼,王先生对于楼上楼下的大排屋有一些憧憬。但他固有的印象中,排屋动辄上千万,相当于“土豪”的代名词,不是他这种工薪阶层可以消费得起的。
直到近年来,他发现身边住上排屋的亲戚朋友渐渐地多了起来。排屋似乎离自己生活不再那么遥远。
杭州排屋需求暴涨,低密度门槛降低
王先生的这种感觉是有据可依的。
从市场数据来看,近年来,杭州楼市中的排屋成交量确实在稳步上涨。
住在杭州网数据显示,2013年-2016年期间,杭州楼市中排屋等低密度物业的新增供应量基本维持在每年2500套左右,但相对的需求量却呈爆发式增长。
2013-2016年杭州市区低密物业成交量和新增量对比图
2013年,这部分产品的成交量还只有1137套,2016年一路飙升至4510套,成交涨幅达将近300%。可以说,成交量远远大于供应量。按照过去一年的成交量来推算,目前仅存的3000套左右的可售库存,不到年底将全部去化完。
有一个比较有意思的现象。虽然过往4年,杭州排屋等低密度物业的成交量呈爆发式增长的趋势,但相应的成交均价却是直线下滑的态势。
数据显示,2013年,这类产品的成交均价在26604元/平米左右,到了2016年,成交均价跌至23733元/平米,跌幅将近11%。
如果对这个百分比没有概念,那么再来看一组对比数据。2013年,杭州市普通公寓的成交均价是15932元/平米,2016年对应的成交均价是17588元/平米,均价涨幅10%。
这就比较直观了。4年以来,杭州低密度物业成交均价不涨反跌,涨幅更是远远不及同期普通公寓的幅度。
低密度物业的门槛相对降低,对于买方市场而言,近年来确实是一个入手排屋的良机。
低密度产品新增占比高,余杭区表现抢眼
虽然楼市中低密度物业总成交均价在连年下跌。但从单盘成交价格来看,绝大部分低密楼盘在近两年的成交均价走势都呈现出一条上升的抛物线。
譬如位于星桥板块的十二橡树,近2年的成交均价从15400多元/平米一路上涨至17000多元/平米,涨幅10%左右。
事实上,楼市低密度产品整体均价下滑,源自于近郊低密度供应量的崛起。
数据显示,2016年,杭州全市新增低密度物业2962套,其中,有2546套的供应量是源自于萧山、余杭、下沙等区域,占比高达85%。
成交量方面,2016年,郊区低密度物业成交量达3893套,占比也是高达86%,而这部分产品的成交均价基本在11000元/平米左右,远低于23700多元/平米的整体成交均价。
2017年杭州市低密度产品成交面积TOP10
(截至2.13)
在这一波崛起的成交量中,余杭区的楼盘表现相对比较抢眼。2016年杭州市区低密度产品的成交排行top20榜单中,余杭区的楼盘占了四分之三,乔司、科技城等楼盘的低密产品成交遥遥领先。
今年开年至今,星桥板块的通和·十二橡树(动态 户型 论坛)又后来者居上,拔得低密度物业的成交头筹,成为后起之秀。
通和十二橡树实景图
注重实用空间,产品创新成为排屋趋势
近年来,随着房价水平的整体上涨,杭州市中心公寓房价超过50000元/平米已是普遍现象。一套90方的公寓,往往总价动辄四五百万,而这仅仅是一个入门级的需求面积。
如果稍稍改善一下,在当下并非算得上城市中心区的地段,改善一套130平米的房子,以30000元/平米计算,总价也得要400万左右。
在这样的改善压力之下,不少家庭将目光投向了郊区的排屋。譬如那位王先生的亲戚,购置了一套星桥的十二橡树美式褐石排屋。建筑面积200多平米,总价不过400万左右,且已是准现房状态。
当然,价格有优势是一方面,很多郊区排屋都在产品层面下足了功夫。就拿十二橡树的美式排屋而言,建筑面积并不大,但在传统的楼上三层、地下一层基础上,还额外拥有顶层、地下二层的延展空间。相当于实际享有楼上楼下6层的空间格局。
同时,这样的排屋不仅拥有独立的院子,还有不同数量的阳台和露台空间,实用空间很大,受到市场认可。以至于产品面市至今,成交均价一路上涨了10%左右。
此外,随着城市路网、轨道交通,以及商业配套的不断推进,如今不少近郊排屋也早已突破“生活不便”的瓶颈。像十二橡树,未来规划地铁3号线就在项目附近,同时依托天都城成熟的大盘配套,未来交通、生活也将十分便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