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的老街就是这个样子。
每一条老街,青石板下都有不一样的烟火气。
头蓬老街、义盛老街,承载着大江东一代代人的回忆和乡愁,见证了钱塘江南岸的潮起潮落。
200多年历史的头蓬老街,在过去,是钱塘江滨重要的船运码头,站在老街的通久桥上,一览江景,无数前往海宁的船舶自此缓缓驶入。老街两侧,商铺林立,繁华似锦。
“过去,老街可热闹了,有做蒸笼的、箍桶的、弹棉花的……好多手工艺人都在我们这里扎营为生,别人管我们这里叫‘小上海’呢!”头蓬社区书记戴才江谈起老街的旧日风光时满脸自豪。
而今,经前期人员撤离、施工改造的头蓬老街,其徽派复古建筑风格已渐渐显现。
老街老了
义蓬街道的这两条老街渐渐“老了”,渐渐脱离了时代的轨道。
相比大江东新城的商业中心、新兴小区,改造前的老街两旁的自建房显得格外破落,商铺也渐渐冷清。年久失修,基础不牢,老街的老房子有不少属于C级、D级危房,面临着“退休”。
老街狭小拥挤,只能勉强让一辆小轿车驶过,且建筑以木结构为主,一旦发生火灾,消防车开不进来,消防安全隐患极大。
老街区块发展缺少有效规划,环境卫生问题比较突出,污水排放设施不完善、街道立面不协调、道路空间不合理等现象随处可见。
“老了”的老街,迫切需要经历一次浴火重生。
老街的牵挂
一份便笺,一份对老街真挚的牵挂。
数年前,头蓬老街的朱品良先生特地为戴书记留下便笺,给老街留下了一个“身世”:乾隆42年,始存于世。近700米老街,经历了岁月洗礼,彻底扎根在这片土地。
听到老街要整治,危旧房要改造,一开始,老人们并不赞同。这里的一景一物、一草一木都寄托着老人们的感情,他们不愿轻动土木。
经过社区的多次协商讨论,讲解了义蓬街道的规划布局,许多街坊对于老街的改造才表示出支持与理解,大家都期待着,看到记忆中老街的“新生”。
老街迎新颜
今年年初,头蓬社区完成了人员撤离,拆除危旧老房,进行施工改造,为老街“改头换面”迈出了新一步。
借鉴老街的历史,徽派复古建筑将成老街的统一风格,统一的白墙黑瓦,统一的二层小楼,以便保留老街“老底子”的味道。
目前,头蓬老街需改造的300多户已有100多户完成了至少一层的建筑基础。而任务量较少的义盛老街,则有望在年内完成70余户D级危旧房改造。
据悉,社区系统规划了一系列基础配套设施,地下管网雨污分流,地上狭小的过道将扩成6米宽的步行街,过去的水泥路将由石板路代替,老街将穿上同款的“新衣”。
在头蓬老街,过去的通久桥,现在的通久路上,还将会出现一个生态停车场。同时,头蓬老街还将有自己的陈列馆,近两米的老街旧貌手绘图将在这里展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