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报关注:湖州 “五未”土地处置+“标准地”组合拳

摘要 3月12日,《浙江日报》要闻版刊发《“最多跑一次”改革地方最佳实践案例(下)》一文,关注湖州市以 “五未”土地处置+“标准地”组合拳,撬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浙江在线3月12日讯3月12日,《浙江日报》要闻版刊发《“最多跑一次”改革地方最佳实践案例(下)》一文,关注湖州市以 “五未”土地处置+“标准地”组合拳,撬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全文如下:

  湖州市 “五未”土地处置+“标准地”组合拳

  湖州市聚焦“批而未供、供而未用、用而未尽、建而未投、投而未达标”五类低效用地分类处置,联动“标准地”改革,实现土地资源要素的高效、集约配置,撬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理清土地账,打好分类施策基础。依托“智慧国土”,摸清各类低效用地的类型、成因及现状,构建全市工业用地绩效管理系统。

  回收未用地,实行土地标准化后再出让。通过异地置换、依法回收、分割转让等举措,化解“批而未供、供而未用”土地。所有回收的工业用地,按照“标准地”制度,以“345”(亩均税收30万元以上、亩均投资强度400万元以上和亩均产值500万元以上)指导标准再出让。

  盘活低效地,实现土地资源利用最大化。通过招商盘活、收购重组、差别化政策等,消化“用而未尽、建而未投、投而未达标”土地。

  打好组合拳,发挥政策集成效应。打好“五未+标准地+亩产论英雄”组合拳,引导资源要素流向优质企业和项目;打好“标准地+承诺制+一窗代办”组合拳,由“企业跑、实地跑、跑13窗”改为“政府跑、数据跑、跑一窗”。

  黄勇(浙江省政协常委、经济委主任):“五未”土地处置形成了五类低效用地企业的土地倒逼退出机制,而“标准地”改革则提高了新增用地项目的准入门槛。两者双管齐下、打出组合拳,改革的集成性和协同性大增,大量闲置、低效用地被激活,转而流向符合高质量发展要求的企业。湖州实践迈出了稀缺土地资源实现优化配置的坚实一步。

1552346275246_5c86eca3159bb8144ed33ba2.jpeg


来源/浙江在线

特别声明:本文为环杭自媒体平台“环杭号”记者专业报道发布,仅表示作者观点。环杭城市圈仅提供发布平台。

扫一扫 加入环杭微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