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浙江在线  >  住在杭州网 > 新闻网 > 楼市快报 > 浙江  正文
台州探索出租房屋管理新模式 旅馆式管理租住更放心
2017-08-17 09:18:29 浙江在线
“选房、看房、租房,不到半天就搞定了,这种租房模式真是太方便了!”近日,说起在台州玉环市楚门镇蒲田村的租房经历,江苏人徐明超忍不住点赞。让徐明超点赞的是台州的出租房屋“旅馆式”管理新模式。

  W020170817211866489410.jpg

  浙江在线8月17日讯(浙江在线见习记者 王璐怡 通讯员 陈谊 施聚庆)“选房、看房、租房,不到半天就搞定了,这种租房模式真是太方便了!”近日,说起在台州玉环市楚门镇蒲田村的租房经历,江苏人徐明超忍不住点赞。让徐明超点赞的是台州的出租房屋“旅馆式”管理新模式。

  房客租房难、房东出租难、公安部门治安管理难一直是出租房的“老大难”问题。2015年,台州市率先在全省推出出租房屋“旅馆式”管理,参照旅馆业开张审查、入住登记、监督检查、离房注销管理模式,将分散的一栋栋、一间间出租房,当作旅馆的客房进行管理。

  截至目前,台州市已完成2858个村居(社区)、392家企业的出租房屋“旅馆式”建设,共建成“旅馆总台”1234个,配备专职人员2128人,整合管理力量4144人,覆盖20.6万名房东和149万流动人口,不仅让房东、租客更省心,更有效推动了当地平安建设。

  出租房屋“旅馆式”管理有何特别之处?日前,记者到台州进行了探访。

  一次尝试,租房不再难

  去年9月,徐明超从家乡到位于蒲田村的一家企业工作,初来乍到,住宿成了急需解决的问题。就在这时,蒲田村口的一块广告牌引起了他的注意。“亲,您要租房吗?请到蒲田村‘旅馆总台’来。”广告牌下方还印有租房二维码。

  抱着试一试的心态,徐明超拿起手机扫了扫二维码。一个全新的租房方式呈现在他眼前:通过手机能查看蒲田村所有可租房源,选中后直接联系房东,通过村“旅馆总台”登记、签订租房合同,租房流程就这样轻松完成了。

  “旅馆总台”是依托台州市出租房屋“旅馆式”管理推出的村级租房便民服务站,其设置就像旅馆前台一样,管理着村内所有可租房源,并对房客进行登记。“旅馆总台”设有数字终端方便租客实时查看房源,同时配备专职网格员协助租房,并有辖区派出所民警作相关业务指导。

  一种改变,安全有保障

  和租客一样满意的还有房东。

  “以前不少房间闲置,现在所有房源集中管理,不仅省了中介费,还可以推荐给更多人。”蒲田村的杨女士是51户租客的房东。这位村里的出租大户,充分享受到了出租房屋“旅馆式”管理的红利。

  据了解,目前蒲田村租客人数已达2252人,比去年增加近800人。

  当然,并不是每个人都能成为“旅馆总台”认可的房东。房东首先要到“旅馆总台”填写房屋出租申请表,经过网格员检查验收,达标后才能挂牌出租。“出租的房屋必须符合建筑质量标准和消防安全条件,还要达到一定环境卫生要求、配备必要的生活设施以及编制门牌和二维码。”蒲田村“旅馆总台”网格员说。

  此外,台州各地村(社区)会组织房东加入由村(社区)党组织书记担任会长的“房东俱乐部”,对房东定期开展相关培训,并监督房东整改。

  “目前每层楼都配备了灭火器、应急灯等消防器材,楼梯间还间隔安装了消防应急水龙头和15米长的逃生软梯。我们每个月都会参加安全教育、培训。”玉环市玉城街道渔岙村房东连正龙说,出租房屋有标准,入住房客也要严把关。“现在所有房客都要去‘旅馆总台’进行身份登记,信息更真实了,我和租客们也更安心了。”

  一站管理,城乡更平安

  目前,台州市登记在册的流动人口有204万人,居住出租房屋的有38万户,居住在出租房屋内的流动人口达129万人。

  “出租房由于数量多、分布广、监管难等特点,一直是社会治理和治安管理工作的难点。”台州市公安局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

  “我们在推出‘旅馆总台’的基础上自主开发了‘房管通’‘流管通’管理系统,针对租客、房东、网格员等不同对象提供相应的操作平台。”台州市公安局人口服务管理局政委杨枫介绍,从出租房屋信息检查、审核到流动人口入住登记、离房注销,“房管通”平台实现了一站式服务和管理,实现数据同步更新。“流管通”系统则对房客进行信息采集、实名入册、身份核查。一刷身份证,基层民警基本就能掌握流动人员信息。


来源: 浙江在线  记者 王璐怡 通讯员 陈谊 施聚庆   编辑:张筱
版权和免责声明
  凡注有"住在杭州网"或电头为"浙江在线·住在杭州网"的稿件,均为住在杭州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住在杭州网",并保留"浙江在线·住在杭州网消息"的电头。
  本网未注明"来源:住在杭州网"的图文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联系电话:0571-85399729。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浙B2-20080242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国新网3312006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浙网文[2012]0216-022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05110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浙)字21号 互联网医疗保健信息服务: 浙卫网审[2012]19号
工信部备案号:浙B2-20080242-1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浙)字第057号短消息代码证:浙号[2006]00072-B011
网站简介 | 网站合作 | 刊登广告 | 联系方式 | 主持人介绍 | 法律顾问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杭州市建设委员会 联合主办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版权所有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