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浙江在线  >  住在杭州网 > 新闻网 > 楼市快报 > 杭州  正文
杭州之江板块价值终于得到认可 下周将推两块宅地
2017-08-10 08:59:52 杭州网—杭州日报
之江板块因为其秀丽的风景,一直受到外来开发商的钟爱。但是,前几年这个区域因为各种原因,并没有被购房者认可。直到近几年,各类利好逐渐兑现,整个区域的人气大幅提升,板块价值也终于被市场所认可。

  14feb5e6d9511af5e7821a.jpg

  之江板块因为其秀丽的风景,一直受到外来开发商的钟爱。但是,前几年这个区域因为各种原因,并没有被购房者认可。直到近几年,各类利好逐渐兑现,整个区域的人气大幅提升,板块价值也终于被市场所认可。

  购房者的认可,重新燃起了开发商的热情。下周之江转塘即将出让两宗住宅用地,未推先热。业内人士透露,多家开发商对上述地块表现出极大热情。

  之江宅地未推先热

  下周一,之江转塘将有两宗住宅用地推出。

  地块资料显示,转塘单元地块东至转塘中学项目,南至转塘北路,西至横桥社区,北至沈家弄社区。地块出让面积53264平方米,容积率为1.5,建筑体量约8万平方米,楼面起价10709元/平方米。

  之江单元地块东至新淀山浦项目,南至转之路工程,西至之江度假区单位C36-B-43地块,北至之江中心公园二期项目。地块出让面积40884平方米,容积率为1.5,体量约6万平方米,楼面起价11585元/平方米。

  业内人士认为,参考目前板块内的售价和供需比,两宗地块的楼面起价算便宜的。

  据悉,目前已有多家开发商报名。一家开发商的工作人员认为,“之江现在已经比较成熟,再加上两宗地块的价格又都不贵,投资回报率应该还不错。部分房企已经较长时间没有新的土地储备,遇到这样的地块,还是愿意去争取一下。”

  板块价值得到认可

  很多年前,之江板块就已经被开发商认可了。但被购房者认可,则是近两年的事情。

  以嘉里云荷廷为例,去年同期的成交价在26000-29000元/平方米之间,现在已经达到了33255元/平方米。以90平方米来计算,一年时间至少增值38万元。如果对比2015年首开价18888元/平方米,已经增值120万元。

  二手房的价格也出现明显上浮。

  多个二手房网站显示,之江转塘大部分70-90平方米房源挂牌价格都在27000-30000元/平方米,部分精装修学区房的挂牌价格甚至达到40000元/平方米以上。虽然实际成交价没有那么高,但也可以侧面体现出市场对板块的认可。

  板块受到热捧,区域内新房去化增速也非常明显。

  7月下旬,之江转塘的祥生云浦新语、禹洲滨之江、恒大水晶国际广场三个项目同期开盘,均对外宣称“当日售罄”。

  透明售房网显示,截至昨日,之江转塘可售住宅仅剩782套。扣除部分未签约房源,实际待售住宅可能已经少于500套。

  供应结构来看,除云荷廷、水晶国际广场、云浦新语、云溪新语和滨之江几个新盘外,其余均为多年老项目,在售房源中也有不少300平方米以上的大面积排屋别墅产品。而尚未开盘的住宅项目中,近期也只有钱江彩虹府有开盘计划。

  所以,区域内中小面积的公寓类产品现在十分抢手。

  实际商业配套有待提升

  之江的崛起,并不仅仅是整体市场的带动。上一轮楼市上行期间,主城区其他区域的销量或房价涨幅明显,唯有之江被冷落。部分楼盘甚至出现价格一路下跌的景象。

  现在的板块崛起,还是要归功于各项利好的逐步实现。

  交通配套的发展,是近年来区域受到认可的主要原因。前几年,之江路的拓宽以及之江大桥的通车,使得之江与市中心、滨江等地的连接更为紧密。而去年紫之隧道的通车,更是大大缩短了之江与城西的往返时间。在建的地铁六号线,规划穿之江转塘而过,进一步提升了市场对板块的期待值。

  此外,西湖大学、中国美术学院象山校区、浙江音乐学院等高等学府的落地,不仅为之江转塘带去了人气,更提升了整个板块的人文氛围。

  美中不足的是之江始终缺乏商业配套。现有的金街美地、象山国际广场等商业综合体仅仅只能满足餐饮方面的需求。“从中河高架的复兴路下口开始一直到转塘,没有几个像样的商场,更不要说大型商业综合体了。”一位已经在之江住了近三年的业主抱怨。

  目前,之江转塘居民多数时候还是会前往滨江、城西或市中心的商场消费。如果商业配套能够尽快落地,板块的价值会更加得到认可。


来源: 杭州网—杭州日报  记者 许晓蕾   编辑:张筱
版权和免责声明
  凡注有"住在杭州网"或电头为"浙江在线·住在杭州网"的稿件,均为住在杭州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住在杭州网",并保留"浙江在线·住在杭州网消息"的电头。
  本网未注明"来源:住在杭州网"的图文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联系电话:0571-85399729。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浙B2-20080242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国新网3312006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浙网文[2012]0216-022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05110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浙)字21号 互联网医疗保健信息服务: 浙卫网审[2012]19号
工信部备案号:浙B2-20080242-1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浙)字第057号短消息代码证:浙号[2006]00072-B011
网站简介 | 网站合作 | 刊登广告 | 联系方式 | 主持人介绍 | 法律顾问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杭州市建设委员会 联合主办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版权所有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