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回暖?最高溢价55%!义乌9·30土拍竞抢激烈
住在杭州网9月30日讯(记者 俞东辉)2025年以来,部分热点城市房地产市场虽有小幅反弹,但整体市场止跌回稳态势仍需巩固,尤其是下半年以来,预期中的“金九银十”行情并未到来,市场存在一定的下行压力。
作为房地产市场前端且对经济大环境更为敏感的土地市场,其表现自然颇受关注。
2025年,除杭州外,浙江省内大部分城市土地成交金额锐减,溢价率仍处低位。而在一众下属县市区中,义乌的土地市场则交出了一份不一样的答卷。
就在今日,义乌又有两宗涉宅用地高溢价成交。
其中福田街道春风大道与诚信大道交叉口西北侧地块一竞价达到156轮,最终由浙江新纪元置业溢价55.1%竞得,成交总价5.1亿元,折合成交楼面价8341元/㎡。
稠江街道经发大道与西江路交叉口西侧地块竞价也达到近百轮,最终由杭州航承置业溢价47.5%竞得,成交总价14.75亿元,折合成交楼面价28067元/㎡。
值得关注的是,两家竞得企业均为民营企业,新纪元置业在义乌深耕已久,杭州航承置业则是义承的关联公司。
由此可见,义乌的垂直楼地块及普通商品住宅地块依旧保持较高热度。值得一提的是,义乌土地市场回暖并不仅限于涉宅地块,其他地块也是全面开花。
9月29日,稠城街道南门街与春江路交叉口西南侧地块出让,地块为商业属性,但最终竞价轮次超过250轮,最终溢价高达195.5%。
成交地块指标表
地块规划亮点频频 出地节奏精准把控
相较于浙江省内其他下属县市区而言,义乌在出让地块规划条件设置方面一直走在市场的前沿,也一向以杭州为主要对标城市进行借鉴与参考。
此前义乌也是省内率先实行“四代宅”规划标准的城市之一,空中花园阳台、公共共享平台等概念的提出与实施不仅增加了地块的附加价值,也激发了开发企业对于地块的竞买热情,更为市场及购房者提供了更具居住品质的住宅产品。
同时,在“好房子”概念的不断落实中,义乌在地块规划打造上再度下足了功夫。
2024年底,杭州出台《关于优化建设项目容积率及相关指标计算规则的通知》,在架空平台、风雨连廊、出入口及相关配建建设等多方面落实计容优惠。
义乌同样也在2025年跟进了相关举措,如近期挂牌的几宗地块,其规划条件在原有的空中花园阳台、公共共享平台基础上,提出了封闭式阳台按一半计容、大户型产品餐客厅挑空部分单倍计容、架空层主要出入口风雨连廊等相关建筑不计容等概念。
可以说,这些亮点型规划条件的设置对于地块价值的提升,以及“好房子”概念的落地都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此外,义乌对于出地节奏的精准把控也是土地市场长红的重要推动力。
2024年上半年,由于低密项目和垂直楼产品率先热销,义乌在此后顺势加推多宗低密地块和垂直楼地块,在供应端实现了未来市场销售产品的提前把控,也为义乌近两年的低密项目和垂直楼项目热销奠定了基础。
对出地端的合理精准把控,是确保房地产销售端保持热度的重要手段。得益于在土地市场精准发力,义乌实现了市场销售端的止跌回稳。
稠江街道经发大道与西江路交叉口西侧地块航拍图
城市底蕴坚实 市场修复力强
作为以小商品经济享誉全球的一座知名城市,“世界义乌”的美誉可谓尽人皆知。“中国县域共同富裕指数”第1位、全国社会治理百强县第1位、市场主体总量超123万户居全国县域第1位等多项头衔无不彰显着义乌作为典型县域经济发展的优质成果。
40多年发展,使得义乌正式从一个山区小城蝶变为了国际化视野的大城市。
正如著名房产研究和评论专家,浙报传媒地产研究院院长丁建刚的评价:“义乌的房地产市场是一个特殊的市场。拥有超过300万的管理人口,住房需求旺盛;拥有坚实的经济支撑,内贸外贸互补,线上线下互补;拥有甚至超过北京上海的人均可支配收入,购买力强劲。所以在过去多年中,义乌的房地产市场,完全不是一般三四线城市所能比拟的,且有很强的市场自我修复能力。”
大量的人口流入,强有力的经济支撑,充沛的民间财富,富裕的市民阶层,这些都是义乌坚实的城市底蕴所在。
缘于此,义乌的房地产市场也就有了远超其余县市区的市场修复力。据义乌官方最新数据,今年1至8月,义乌新建商品住房市场化销售面积达78万平方米,同比增长16%,约占金华地区总销售面积的50%,实现逆势增长。
而诸如3月份推出的购房补贴政策,以及10月1日即将实施的新一轮房地产“新政”,也将对市场的回暖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促进作用。
“义乌政府部门及时出台符合实际的各类稳定市场政策,这次的首次置业、多孩家庭购房补贴、住房公积金贷款额度提高、贷款利息贴补政策,都很务实和有力。”浙报传媒地产研究院院长丁建刚如是评价道。
福田街道春风大道与诚信大道交叉口西北侧地块一航拍图
凡注有"住在杭州网"或电头为"住在杭州网"的稿件,均为住在杭州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住在杭州网",并保留"住在杭州网消息"的电头。
本网未注明"来源:住在杭州网"的图文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联系电话:0571-853997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