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平塘栖镇国土空间总规出炉 2035目标常住突破20万人
住在杭州网4月25日讯(记者 岑天宇)近日,杭州市临平区塘栖镇对外发布了杭州市临平区塘栖镇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草案)公示。
本次规划将坚持“生态首善之地、文旅休闲胜地、科技创新高地”这一战略定位,全力推进 “五个样板地”建设,为临平“当好桥头堡、建设示范区”贡献塘栖力量。
(公示图)
生态首善之地、文旅休闲胜地、科技创新高地
规划范围:塘栖镇行政区划范围,总面积79.53平方公里,包括27个行政村、 15个社区。
规划期限:2021-2035年,近期为2021至2025年,远期为2026至2035年。
塘栖镇行政区划27个行政村、 15个社区,总面积79.53平方公里。人口规模,至2020年底,常住人口约17.34万人。经济发展,2020年财政总收入8.07亿元。2020年规上工业总产值87.84亿元。
人口规模及城镇化水平预测:至2025年,常住人口规模18.6-19.2万人,城镇人口规模13.0-14.4万人,城镇化率70-75%。至2035年,常住人口规模21.8-22.7万人,城镇人口规模18.5-20.2万人,城镇化率85-89%。
战略定位:宜居宜业宜游魅力相融的生态首善之地,名镇名山名湖一体发展的文旅休闲胜地,高新高质高效多元共进的科技创新高地。
(总体格局图)
构建“一带两轴、三区四园”的镇域总体格局
一带两轴:“一带”为大运河文化带;“两轴”为塘栖综合服务轴、科创联动发展轴。
三区四园:“三区”为塘栖城镇片区、超丁综合片区、智造产业示范片区;“四园”为超山城市公园、丁山湖湿地公园、北太漾湿地公园、西太漾湿地公园。
综合生态控制区、农田保护区、其他保护利用区、城镇发展区、乡村发展区落实国土空间用途分区。
综合农业用地布局、生态用地布局、建设用地布局优化国土空间用地布局。
镇村体系规划,将结合村庄发展现状、区位条件、资源禀赋等,因地制宜将村庄分为集聚建设类、城 郊融合类和特色保护类三种村庄类型。其中集聚建设类村庄6个,城郊融合类村庄5 个,特色保护类村庄2个。
(综合交通图)
高效低碳的综合交通体系
共建共享的公共服务体系
绿色现代的市政设施体系
安全韧性的防灾减灾体系
高效低碳的综合交通体系,“三横两纵”区域性主干路网,构建高品质出行圈。
高速路:练杭高速;快速路:“一横两纵“,一横为运溪路(中环),两纵为秋石北路、望梅高架。
形成“三横两纵”区域性主干路网,三横:环湖路、宁桥大道、五洲路,两纵:塘康路、星河路。
共建共享的公共服务体系,引入生活圈理念,打造镇、村(社区)两级城乡生活圈。规划依据城镇居住社区与村庄分布,共形成6个“15分钟生活圈”和多个“5分钟生活圈” 。
绿色现代的市政设施体系,统筹绿色市政基础全域覆盖,安全韧性的防灾减灾体系,提升综合应急救援能力,加快构建安全韧性的防灾减灾体系。强化防洪排涝、消防、人防、抗震防灾和防风减灾、地质灾害防治、公共防疫和危险源控制的建设和管控,建立灾害预警及协调机制。
(城乡空间风貌格局图)
构建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体系
构建整体特色城乡空间风貌格局
构建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体系,1处世界文化遗产、1处国家级文保单位、3处省级文保单位、6 处市级文保单位、12处市级文物点、9处历史建筑。
建立“世界遗产—历史文化名镇—历史文化街区(历史地 段)—文保单位/文保点——历史建筑”等为主体以及各类工业遗产、传统农业水 利交通风貌空间构成的历史文化保护传承体系,强化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构建整体特色城乡空间风貌格局,对自然环境、开放空间、景观中心、景观节点、景观轴线或廊道、 高度轮廓等要素进行梳理,制定能够体现城市景观风貌特征的整体空间景观结构, 打造“两轴五区四核”的景观总体格局。
凡注有"住在杭州网"或电头为"住在杭州网"的稿件,均为住在杭州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住在杭州网",并保留"住在杭州网消息"的电头。
本网未注明"来源:住在杭州网"的图文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联系电话:0571-85399752。